有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老关夫妇对生活充满信心。 黄娴 摄
本报记者 黄 娴1月4日下午,阳光和煦。海城区赤西村村民关远富和妻子在自家的大棚里,有说有笑地给已经抽蔓的苦瓜苗吊蔓,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老关夫妇早些年就想搞大棚种植了,然而一年收成只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生计,实在是有心无力。年,随着海城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老关一家逐渐走出困境,家庭人均年纯收入近元,达到了“八有一超”脱贫标准。老关夫妇曾经遥不可及的大棚梦,也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我们家的大棚面积共4亩,每亩搭建费1.6万元。海城区政府给我们贫困户每亩补助1.1万元,共4.4万元。”老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政府又帮申请到了5万元小额信贷。我们将3万元投在了大棚种植上,剩下2万元入股企业,每年能拿到元的分红!新种下的这批苦瓜、丝瓜,3月份就可以采摘了,希望到时能卖个好价钱!”
老关家的故事,是海城区汇聚“五大资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年以来,海城区委、区政府以问题为导向,将贫困户分成有种养能力、有劳动能力但缺地、无劳动能力三种类型,因户施策,汇聚“政府、帮扶单位、帮扶人、社会力量、小额信贷”五个方面的资金,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区已有近八成贫困户进入北海市年脱贫户之列,人均年纯收入元,其中最高元,最低元。
政府主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年,海城区政府投入资金.8万元,开工建设个项目,完善了辖区唯一一个贫困村——赤西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此同时,投入万元财政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安排万元救助资金,对符合申请条件的贫困群众实行大病救助;全年为户贫困户人共发放低保金元。(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扶建邦)月日下午,自治区宣讲团到北海举行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两部党内法规”)宣讲报告会。自治区宣讲团成员、自治区纪委副书记何敏作...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