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海讯 (记者/韦继川 通讯员/蒋均)根据贫困村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北海市银海区因村施策的做法,提高了贫困群众脱贫的精准度。
福成镇大水江村、山梓村、大坎村和平阳镇东星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去年以来,银海区帮助大坎村建成7亩大棚果蔬设施农业,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今年5月10日,通过牵线,由北海中信国安公司实施援建的生态休闲菜园项目全面竣工,采用“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委托大坎村委民顺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共有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入股。
该区还投入近80万元发展4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先建后补”方式,共安排资金506.9万元,分六批扶持全区有产业扶持需求的836户贫困户实施产业发展,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其中,前四批383户贫困户种植的大棚果蔬和豇豆等产业收益非常可观,651亩大棚果蔬和豇豆平均亩收益超过0.6万元,总产值近390多万元,贫困户户均纯收入近0.8万元。同时,为了助推贫困户发展规模型特色产业,在4个贫困村均组建1个以上有贫困户参与、村干部带资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2000元每户作为入股资金进行补助,带动贫困户显著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近年来,得益于产业支撑力不断提升,北海临港产业发展迅猛。面对新形势,北海市国税局做足服务“功课”,助力临港产业做强做大,有效促进北海向海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北海国税局向县(区)国税局下放...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