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船合条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合力前行,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3月7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第45集《涠洲镇——同船合条命》,这是继2月22日《唱响新时代》涠洲岛专场在央视CCTV-15首播之后,涠洲岛再次登上央视,向人们展示海岛的迷人风光和深厚历史底蕴。
涠洲岛得以在央视频频露脸,是涠洲岛的荣誉,也是北海的荣誉,实属不易。不过,话又说回来,能一再得到央视的关注,这不是轻而易举的。《涠洲镇——同船合条命》通过讲述古今故事,展现了涠洲岛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该纪录片开篇介绍了明代万历年间,采珠人符海生用性命助同伴采得夜明珠,挽救了全岛百姓这则历史故事,阐述了“同船合条命”这条规矩在岛上的产生、流传及延续。在展现涠洲岛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的同时,又显现了涠洲岛人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而这种精神的代代相传,正是涠洲岛人特有的精神财富,这是不管身居何处也不能忘却的一种乡愁,无法替代的一种前行力量。
同船合条命,作为涠洲人的一条岛规,实话说,如果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求生本能,最朴实的人生哲理。俗话说:上了这条船就想这条船起。按笔者的理解,这个“起”字在这里无非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前进、航行,二是平安抵达。意思是说,在这条船上的一群人,面对茫茫大海,前程难料,大家就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此时唯有同舟共济,期盼这艘船能正常航行、顺风顺水、平安抵达,才是唯一出路。其中哲理,作为抵御风险能力较小的渔船是如此,即便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的巨大邮轮,也是如此。
当然,今天的涠洲岛人,再无采珠保命之忧,出海作业渔民的船体、动力、装备,也比以前更大、更先进,相关部门的天气预警、海上施救能力,也较为完备了,出海作业的安全系数不再是仅仅听天由命了。但是,纵是如此,笔者认为,“同船合条命”的岛规并没有过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还要永续下去。正如涠管委相关负责人所表示的那样,看了《记住乡愁》涠洲篇的纪录片,深刻体会到我们很需要弘扬这种团结奋斗、共同维护涠洲岛形象的精神。当前,致力于建设国际旅游名岛的涠洲岛,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有着“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中国十大国家级海洋公园”美誉的涠洲岛旅游区,近期再添一块“金字招牌”——成功创建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区。岛上旅游业发展的不断升温,促使海岛建设步子加快,也让岛民共享发展红利。不少岛民靠经营餐饮、民宿和其他配套服务发了财,这是有目共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总之,要让涠洲岛这艘“航船”走得更远,“同船合条命”的精神不能丢,要致力于共同保护涠洲岛的生态环境,勇于向有损海岛形象的行为说不,这是岛上每一位民众义不容辞的职责。比如,别让乱采乱捕、乱建乱搭、乘机宰客等不良现象,败坏了海岛的声誉,有损海岛的前程。
展开来说,涠洲岛的发展是如此,北海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开放城市和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构想,这是一艘迈向新时代的航船,需要全市各方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方能到达顺利的彼岸。
站在新时代,面临新征程。我们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划桨者,“同船合条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合力前行,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插核女工何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蒋伟全摄靓丽的何妹轻手轻脚地把活体母贝从海水盆中捞出,迅速而娴熟地用一小剪刀似的小钳子把贝壳撑开一条约2厘米的缝隙,用专用镊子小心翼翼地迅速将珍珠核植入珠...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