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民在北海的家中。谭华懿 摄近来,在北海低调旅居了11载的法语文学翻译家李玉民为越来越多北海人所熟知,他在简居咖啡书吧的文化沙龙上谈论法语文学,到北海市外国语学校为学生们介绍法国文化,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阵“法国旋风”。
李玉民今年已近八旬,和法语文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他翻译过的经典之作包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到《局外人》、《人间食粮》等,有的译作还是在北海完成的。谈到法语文学,李玉民如数家珍:“法国是文学创作的超级大国,文艺复兴以后基本走在欧洲前列,影响深远。”
据其介绍,法国巴黎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欧洲很多重要的作家、画家都爱到巴黎定居,许多作品都是在巴黎发表的。比如19世纪末期,比利时的象征派戏剧大师梅特林克一到巴黎就马上决定在那定居,“他的戏剧在比利时演出的时候没有影响,但是一旦在法国演出,就整个欧洲都关注了。当时巴黎已形成了一个氛围,就好像它是一个世界城市似的。”在李玉民看来,巴黎始终是开放的,在广纳天下艺术上有才华的人。
这一点,近年来他在北海也有所发现。作为一个潜心创作的翻译家,在北京时,李玉民较少跟外界来往,都是跟出版社或翻译界的人联系较多。但到北海居住后,他反而接触到了很多各方面的文艺人才,“政府就应该多发掘这些人才,让他们为北海今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他认为,北海现在也是持有开放的态度,吸引了各方面的人才集聚到这里来,“北海在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城市,但是后来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现在我觉得再度开放的时机到了,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为工作的缘故,李玉民到过很多趟法国,大多数时间是去巴黎,他在那里结交了许多情谊深厚的朋友。每一次去,朋友们都一定要亲自驾车到机场接他,这让他十分感动。与巴黎人打交道的经历告诉他,法国人十分重感情,最好的朋友一定叫到家里来吃饭。而李玉民夫妇送给法国朋友的小礼物,无论过去多长时间,去到朋友家或者跟朋友碰面时,都能在醒目处看到那件礼物的身影,足见对方对友情之重视,“礼物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而不论市场价值是多少。”
而北海人同样给李玉民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夫妇俩告诉记者,来北海后,认识的朋友都对他们非常友善,非常热情,“在北京基本邻居之间都比较少来往,但北海人做好吃的,就请我们去吃,教我们怎么做,还带我们去喝早茶,几乎北海所有的早茶我们都吃遍了。”
李玉民表示,如今来北海居住的法国人逐渐增多,本地与法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是个好兆头,“希望北海将来更加开放,环境更好,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宜居城市。”
新闻推荐
3月23日至24日,“北游25”轮发生险情,在海上搁浅17个小时,700多名游客滞留海上,牵动无数人的心。17个小时,船上人员无眠,岸上人...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