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六大领域大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高屋建瓴指出了经济新动能之一将来源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海城区作为北海市的主城区,既有深厚的开埠商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新时代现代服务业的扎实基础。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因政策导向、历史等原因,其集聚方式、发展速度以及决策者的决心和智力机构的参与程度,执行者丰富的市场经验,都决定着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海城区党委、政府紧扣北海城市核心地区和承担城市主要服务功能的重任,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治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向海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占先机,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坚持不懈地推动科技、文化、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健康稳步发展,为打造北海首善之区、实现北海城市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强政策引导,凝心聚力求创新。如果说经济逻辑自身是服务业发展的无形推手的话,政府政策的引导则是那只有形推手。近年来,海城区把优化传统服务业结构、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作为繁荣服务业的着力点,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列入工作日程,制定了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中心方案、高端服务业认定及实施细则、高端服务业优惠政策实施办法、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倾力打造商贸服务业聚集区。3月19日,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海城区首个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楼宇经济创新基地在文邦国际大厦正式揭牌,随后海城区第二个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在富钰大厦正式揭牌,引进了颐高“数字+”现代服务业基地等楼宇项目入驻海城。这些基地对海城区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近年来,海城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与交流,持续推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管齐下,在整合优势资源上下工夫,着力突破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的空间限制。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务实做法,把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大招商“三个攻坚突破年”活动作为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有为有效开展,抓细抓实推进。随着山湖海·上城、中加广场、中港城智能生态城、北海之星、北海阳光家园、强盛·城市海岸、高德老街保护与开发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以及北汽新能源北海卓铃4S店、北海未央巷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平台日趋完善,规模和档次也全面提升。
深度融合发展,“保姆式”无缝对接。近年来,海城区树立“大服务”“大产业”理念,全力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并举、“传统与新兴”并重;增强物流、市场、金融、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立足“亲商、稳商、惠商”的工作思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简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搭建政企互动平台,实现政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畅通企业举报投诉渠道。注重强化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推行“保姆式”服务,确保全流程有人盯、有人管,遇到难题有人协调解决,推进“最多跑一次”,开辟“绿色通道”和“直通车”,切实为客商排忧解难。同时,在服务业人才引进、项目用地、集聚区建设、投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新的突破。
下一步,海城区将加大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以信息技术和先进文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服务业发展动能,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完善产业结构,服务质效提升。当前,海城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传统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坚持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协同并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并进、扩大总量与业态提升齐头并进发展思路,深度挖掘特色优势,引进金融、现代物流等知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新兴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房地产、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高,高端服务业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为加快高端服务业提质增效,海城区将充分运用国家支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机遇,加快“互联网+”与商贸服务业深度融合,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赖春波2日表示,目前,滴滴司机端行程录音功能已覆盖所有订单,录像功能也在不断推进,争取年底订...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