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平台开通仪式
□本报记者 杲阳
利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自2009年12月1日滨州正式启动农业信息化平台后,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服务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获得了农民朋友的广泛称赞和肯定,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手机短信就能轻松走上了致富之路。
毫无疑问,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我国的农业作为一个极大的产业,也正在逐步走向信息时代,即人们称之的农业e时代。这几年各种辅助农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层出不穷。比如,各地的农科热线、农民一点通、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蔬菜信息监控平台、农残监控平台、畜牧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动物防疫监控系统、兽药生产管理信息、饲料生产管理系统、奶牛生产管理系统、畜牧生产管理系统等。而随着电子化进程的日趋发展,中国移动滨州分公司也在这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了解,滨州农村人口302.17万,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农村人口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及时获取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天气变化、价格变化等各类信息,以便对日常生产、经营做出调整。由于农村各类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互联网接入无法实现有效覆盖;光盘等电子资料无法普及;各类书籍、杂志信息的实效性不强;电视、广播传播,存在一定的信息覆盖局限性,所以农村人口及时、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非常有限。基于以上原因,滨州广大的农村应该选择能快速实现、资金投入小、易于普及、易于农民使用的信息载体,才能让更多的农村,更多的农民越过数字鸿沟,真正实现“信息化”。于是,滨州农业信息化平台诞生了!
2009年12月1日上午,随着市政府副市长尚龙江手中的鼠标轻轻一点,全市首批加入农业信息平台的农民收到了第一条免费短信,这也标志着滨州农业信息化平台正式启动。
那么,什么是农业信息化平台呢?农村信息化内容包括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它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在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据了解,该信息平台以移动网络为载体,按照农民需求,把农业信息和天气情况编辑成短信,及时免费传送到农民手中,以便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平台的启用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截止2009年12月底,滨州各农业信息化平台已发送农业信息150万条。农业信息化平台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并且他们通过热线、短信等方式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咨询,各专业局还组建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平台的运作,并组织了一批优秀的专家负责为农户解决各类业务咨询。农业信息化平台不仅解决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的渴求,同时还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由此可见,农业信息化平台是一项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德政工程和利民工程,对推动滨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闻推荐
以现代医学的技术条件,高发明同志的52个年轮停转了,人们还是觉得太年轻了,走得太早了,太可惜了,他还会为党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和贡献。积劳成疾,病魔无情,他走了,但他为党、为滨州人民所做的一切,滨州...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