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笑 朱庆光
鲁北晚报联合江苏多家晚报为江苏籍烈士寻亲活动,已经持续近一个月时间了,48名烈士分布在江苏省除徐州以外的12个省辖市,其中包括南京、苏州、连云港、常州、淮安、南通、宿迁、无锡、泰州、盐城、扬州和镇江。经过江苏同行们的努力,我们已先后为7名烈士找到了亲人。最近烈属们已准备来滨州祭扫,本报也已开始联系滨州相关部门,为迎接烈属到来进行准备工作。
盐城晚报最先有了回应
率先刊登寻亲信息
4月9日下午,记者首先联系上了江苏的盐城晚报,当地记者李永宁了解了大体情况后,向盐城晚报社的领导进行了汇报。4月12日,李永宁表示,在当天早上的采前会上,他们的领导已经同意和鲁北晚报合作,将由李勇宁和一位采编主任专门负责为烈士寻亲的活动。
4月13日盐城晚报以《3位盐城烈士60年前牺牲于山东滨州大地,本报与鲁北晚报联手——寻找长眠鲁北的烈士家人》的报道拉开了寻亲的序幕。与此同时,在《盐城晚报》母报《盐阜大众报》主办的盐城新闻网也以头条报道了本次寻亲活动。同日,李永宁对记者说:“我们今天会联系射阳和东台的民政部门,那里也许能找到这些烈士的详细信息。我们希望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寻找烈士的家人。”
多家江苏晚报
相继加入寻亲队伍
4月14日,有多家江苏晚报和本报记者接上了头,寻亲活动开始全面启动。
首先是《盐城晚报》又推出了第二篇报道《颜君照烈士户籍地初步“锁定”》。报道中介绍,李永宁4月13日不停奔波,在采访本上一共留下31个电话记录,初步“锁定”了颜君照烈士的户籍所在地。当天晚上,为烈士寻亲取得了重要突破。经过沟通比对,李永宁和我们最终确认“颜君照”烈士就是“顾君照”烈士。
同样是在4月14日,江苏的宿迁晚报第二个做出寻亲报道《四名宿迁籍烈士寻找亲人》,内容包括四名宿迁籍烈士的相关信息,以及对当年那段历史的追述。当天下午,杨亦文联系了我们,他表示刚刚找到一个线索,上个世纪80年代初,江苏省民政厅编了本《江苏省烈士英名录》,各个县都有一本,收集的烈士名单比较详细,去查一查估计会有好的结果。
同日,记者也联系上了南京金陵晚报的记者山东老乡郭小诺。郭小诺表示金陵晚报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现在他们正在找南京籍烈士的线索,有了进展立刻通知记者。果然到了当天晚上七点半,郭小诺就带来了好消息,溧水一区保三的张忠勇烈士很可能祖籍在南京溧水县白马镇。
随着为江苏籍烈士寻亲工作的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江苏省晚报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为烈士寻亲的路逐渐宽阔起来。
宿迁晚报
首先找到烈士亲人
4月15日晚上,宿迁晚报记者杨亦文给我们带来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何云飞烈士的亲人找到了。何云飞烈士的侄子对于这次寻亲活动非常感激。杨亦文与烈士的家人相约第二天一早到他们家中见面,对于何云飞烈士的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
此外,杨亦文当天还向本报记者提供了另外两条信息:一条是关于鲁洪洲烈士的,另一条是关于韩学文烈士的。
鲁洪洲烈士的资料上所写的地址是叶迁(廷)人,但经过杨亦文查找,宿迁县革命英名录里并没能发现鲁洪洲烈士的名字。据了解,江苏盐城有段时间曾更名为叶廷县,我们迅速通知了盐城方面。另外,有读者曾向杨亦文反应,韩学文烈士可能是扬州宝应县的,因为那里的人说“宝应”的口音很像是“保阳”。
之前我们已经从盐城晚报记者李永宁那事先得知,“颜君照”烈士实为“顾君照”烈士,4月15日《盐城晚报》刊发了更深入的报道《“颜君照”可能就是“顾君照”》。报道中提到,李永宁等人在东台民政部门查到了一名叫沈布田(在滨州找到的资料显示为“沈布廷”)的烈士,当地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沈布田的外孙媳妇袁才芳和当年曾和沈步田一起参军的一位老人,但88岁的李斌老人已无法交流。
七位烈士亲人已经找到
4月20日和21日,泰州晚报和常州晚报也取得了突破。泰州晚报的记者罗国萍找到了封炳钧烈士的女儿,在看到父亲的墓碑的照片后,封金珠痛哭流涕,迫不及待地要来滨州看看。而经过常州晚报记者刘毅的多方采访,最终证实了渤海烈士陵园朱士龙、朱喜龙烈士其实是同一个人,叫朱士龙。在找到烈士亲人后,各家晚报又陆续进行了追踪报道,其中反映最多也最强烈的就是烈属们急切地要来滨州祭奠先人。
烈属将来滨祭扫亲人陵墓
现在寻亲活动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安全和秩序地安排这些烈属们来滨州祭扫。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安置地有义务安排好官方组织的和烈士亲属自行前往的祭扫活动,但在这七名烈士的家人中,大部分能来滨州祭扫的都不是烈士的直系亲属,食宿费和路费很可能只能自己解决。
再次,不止一位烈属表达过想把烈士的墓碑迁回老家去的意愿。根据国家规定,外地烈士墓碑是不允许迁移的,如果烈士的家乡没有立碑,可以另行立碑。有烈属咨询过江苏当地的民政部门,当地有规定,可以接受烈士的骨灰回乡。但各地关于烈士骨灰迁移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两地民政部门进行沟通。为了能把迎接烈属来滨州祭扫的工作做到位,还有大量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准备。本报也将从本周开始,加紧联系滨州各有关部门,争取给前来祭扫的烈属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昨日下午,82岁的郭树贤致电江南晚报称,他很可能跟宋先生的父亲在同一个纵队战斗过。郭先生介绍,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山东解放区。1947年初,原胶东地区的部队第五师、第六师和第七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许世友。当时郭先生是原第六师炮营的一名士兵,而宋先生的父亲很可能就是原第五师的士兵。另据郭先生回忆,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第74师被歼,国民党吸取了教训,集中了几十万兵力向解放区包围过来。为粉碎敌军的进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转战南麻、临朐、安丘和寿光等地,其中途经潍县的时间正好在夏季。当时的物资供给被国民党军队切断,部队缺衣缺粮,人员损伤也很大。宋先生的父亲很可能就是在这期间牺牲的。郭先生还说,解放前为了便于地下党组织的联络活动,一般把较大的县分成南北两部分,当时山东潍县就分成潍南县和潍北县,他的两个老家在潍县的老朋友也能证明这一点。
宗海根烈士的侄孙宗建华致电江南晚报称,21日他已去过宜兴市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规定,外地烈士的遗骨一般不能迁葬,但可以在烈士陵园里竖一块墓碑。可工作人员在查找烈士名单时,没找到宗海根烈士的名字,只找到了吕铁波烈士的记录。宗先生说,既然四爷爷已在滨州得到了安葬,自己也不再考虑迁回遗骨。但作为晚辈,他很想去四爷爷墓前祭拜一下。
随后江南晚报记者与鲁北晚报联系。鲁北晚报记者郭笑说,按规定,民政部门每三年会统一组织一次外地安葬烈士的祭扫活动,烈士亲属自行前往的,当地的民政部门可以负责3名直系亲属的食宿费用,但车旅费除外。而吕铁波烈士的侄子和宗海根烈士的侄孙都不在此范围内,目前他们也正在多方协调,希望当地民政部门能划拨部分资金,尽量帮助烈士亲属。
□江南晚报记者 金钟 本报记者 郭笑 朱庆光
本报无锡4月23日讯 16日以来,无锡江南晚报为长眠于山东滨州渤海革命烈士陵园的三名无锡籍烈士寻亲的相关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知情者纷纷致电本报提供相关线索。江南晚报积极联系鲁北晚报、潍坊晚报等多家兄弟媒体,求证宋先生父亲安葬的具体地点,并为已找到的两名烈士的亲属联系前往滨州扫墓的事宜。
《江南晚报》报道称
无锡亲属将往滨州祭烈士
★鲁北晚报为滨州渤海烈士陵园烈士寻亲(18)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郭 笑通 讯 员 王 萌本报讯 据市统计局监测,本周滨州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重点监测的1...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