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军(滨州)
玉米的诞生,像一位隐士,埋在漆黑的泥土里,放情地吮吸一切的阳光、空气和养料,将可朽的躯壳腐烂,只留下闪光的灵魂,直立于天地间。
玉米的生长是一种情绪。
静坐在乡野的地头,倾听玉米拔节的声音,用耳朵丈量一棵玉米生长的速度,是流淌在我心中的最美的歌谣。
玉米呀,你成长的秸秆上,哪一节更香甜?生长你的每一根血脉,深深地扎入土地的胸腹。你将自己的根生长成乡间父亲的脉管,虎爪般紧扣僵硬的土地,风来曼舞,雨来啸歌。
却也有狂妄的风肆虐你的腰肢,也有洪水漫过你的枝棵,玉米的命运在一场灾难中定格。然而,风停水退,受伤的玉米像我佝偻着腰躯的父亲,依然会在苦难的泥滩中舒展腰肢,趔趄地行进一个夏季。玉米,你用自己的生长谱写一曲不屈不挠的颂歌。
一粒玉米的硬度便是一颗牙齿的硬度,父亲将爆裂的玉米连同命运一起生硬地吞进肚子里。
面对一颗玉米,我成为她身上的一片带刀的绿叶,恣意的摇摆中犁伤过父亲粗糙的目光。父亲啊,我轻风中挥动着的双手,不是成熟后的焦躁,是我留恋你的衣襟,渴望在那里为你再唱一首你教过的儿歌。
而你却告诉我:你最美的感受是跋涉在玉米地里,任由一泓软泥在趾蹼间淌过。
夜晚,霓虹灯下,爆开的玉米花香在娃娃们的肚子里。
当月亮静静地悬挂在夜空,在我居住的长街上,孤独的橱窗内闪烁着灯光,冷风吹送来一缕缕熟玉米的清香,橱窗边坐着一位卖玉米的姑娘。
今夜,我能想到什么?
越过玉米,我看到了高粱。在北方,辽阔而平坦的鲁北平原,一群高粱挥舞着火红的旗帜向我走来,漫过我的视野,占领我思想的高地。
这是一种朴实得再不能朴实的庄稼,一抔红土掩种,一滴露水滋润即能发芽;它正如我乡间的妹子一样,生存空间简单,性情品质无华。
一节节地生长,憨厚的高粱长不成空心的竹子。它以一个乡村人的热情,在我的头顶盛开一朵朵燃烧的高粱花。
我咀嚼过的高粱秆,甜蜜的汁液是我童年的甘蔗。回忆一株高粱的芳香,让我不愿靠近书桌上的那一壶香茶。
你绿色的叶片密密地织起一地的窗纱,窗纱后的故事是我和妹妹饥饿地分享着一只烧熟的蚂蚱。
二十年后的一天,我在城市的阳台上种植了一棵童年的高粱花。
我用幼稚的嘴巴咀嚼你的秸秆,因为青春的青纱帐里永远充满了饥渴;我用单纯的目光扯过你的绿叶,因为我爱情的柴筐空空如也;我用锋利的锄刀收割你未成熟的青棵,因为我生命的灶膛里没有燃烧的柴火;我用我的双膝跪拜你的籽粒,因为你的牺牲曾经救活过一个即将饿死的我。
又怎能忘记那一碗热乎乎的高粱粥?
又怎能忘记那一个红艳艳的高粱馍?
圆圆的高粱饼子是我的梦,梦魇中的我一口咬下月亮的耳朵。
长长的高粱地里有妹妹的歌,歌声里的妹妹把眼泪唱成了弯弯的小河。
“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高粱米啊,《本草纲目》中记载你性味平微寒,具有凉血、解毒之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现代养生学介绍你能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对降低血糖十分有利,是养生保健之佳品。
在城市的餐桌上,你能否治疗现代人的缺铁性贫血?
我的散文观
散文是一种情绪。现实社会纷繁芜杂,物欲横流,一个散文作家必须保持住一颗淡定的心,从容处世,才能自如为文。散文需要真诚。散文的叙事没有百分之百的真实,但是散文的情感必是百分之百的真诚。非心胸寓满真情挚意不足以为散文,古人云“风行水上自成文”之谓也。
作者简介
李风军,1968年生于山东惠民。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供职于某中学,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散文诗、散文等作品百余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纪方方 通 讯 员 袁东 本报讯 5月26日,滨州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工作会议召开,安排部署2010年...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