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德(阳信)
在滨州市区西侧,有几个村子其名称有“饭”(范)、“菜”(菜)、“粮”(梁)等谐音,还有“茶棚赵”、“饮马庄”诸多隐喻的庄名,让人觉得必有缘故。经走访知道,这是与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逃难时,来过此地有关。
这一天赵匡胤来到乐安郡地界,已经午时,烈日当空,人困马乏。巧遇一片树林,见四下无人,便翻身下马,也顾不上恁多,放下盛满金银财宝的铁匣子权当枕头,仰躺在树荫下呼呼大睡起来。睡着睡着,忽觉自己黄袍加身,娘娘凤冠霞帔陪伴在侧,一碗热腾腾的参汤放在面前。刚想拿起勺羹享用,突然背后瘙痒,美梦顿然惊醒,挪身一看,原来是个蝼蛄捣乱。本来就饥肠辘辘,这下可好,眼看到嘴的美食没捞着享用,更加饥渴难耐。一气之下,动了杀戮之心,他抓起蝼蛄一扯两段,随手扔在地上。
此时,只听远处传来“嘚嘚”的马蹄声,似有追兵赶来。赵匡胤陡然反省:这蝼蛄原来是故意惊扰我的,以免遭遇敌手,应是我的救星才对,我怎么一时糊涂将它撕裂了呢?他赶紧从酸枣棵上掰下一个棘针,把断为两截的蝼蛄横穿起来,联为一体,才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下。也许助有天力,蝼蛄竟然复苏过来,马上钻到地下逃走了。直到现在,蝼蛄的脖子后边,还有个像棘针样的骨梗,就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救活蝼蛄之后,赵匡胤才想到自己逃生,呼哨一声,在一旁吃草的坐骑立即跑来,他一个鹞翻跨上去,扬鞭向远处飞奔。由于走得匆忙,竟将那个铁匣子忘在刚才睡觉的地方。不知怎的,铁匣子遂悄然沉入地下,没有被追兵发现。据传言,铁匣子后来被大雨淋得露出一个角,有人也曾去挖过,越挖越往下沉,最后竟没了踪迹。还有人说,这些财宝是老赵家的,只有姓赵的人来挖,才能刨出来。不知姓赵的人是否找得到?
再说赵匡胤一路飞奔,把追兵甩下,这才觉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见路边一个茶棚,有个老大娘正烧了滚烫的开水沏茶。赵匡胤翻身下马,想讨碗水喝。老大娘遂拿出一个核桃大的盅子斟上,赵匡胤坐下来,慢慢啜饮,顿觉满口生津,气力倍增。因赵匡胤曾在此喝过茶,这村便叫起“茶棚赵”。
再说赵匡胤骑的那匹乌骓马,原本是拴在路旁的一棵柏树上的,它见主人坐在茶棚喝水,亦感五窍生烟,便挣脱缰绳,到不远处的井旁喝水。也不知有什么法力,这井竟兀自倾斜,让马喝了个肚饱腰圆。直到如今,这口斜井尚在,村庄因而改称“饮马庄”了。拴马的那棵柏树,因得了法力,树形亦变的跟月亮上的“桂花树”一样,每当月亮圆的时候,女孩子来这棵树上触摸一下,会更加心灵手巧。
赵匡胤见此地粮茂林丰,乃风水宝地,就在这里招兵买马,力图东山再起。果不其然,他励精图治,韬晦谋略,拉起队伍再度出征。马到之处,所向披靡,纵横捭阖,席卷天下,终于成了宋王朝的开国君主。
由于宋太祖驻扎在本地,这周边的村庄随之也就繁衍出相应的名字,如范家、蔡家、梁家等,皆源于赵匡胤曾在此吃过“饭”、用过“菜”、征过“粮”的缘故。还有洼梁村,传说在赵匡胤出征时,正值冬季,万物萧条,寒风刺骨,他不禁脱口而出:“这鬼天气真是瓦凉瓦凉的呀!”虽然天寒地冻,出师不利,但他义无反顾,挥戈踏上征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瓦凉”二字也就成了现在的“洼梁”村的村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磊 本报讯 5月9日下午,晚报小记者团与滨州爱乐琴行联合组织小记者参加“体验小小乐器演...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