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虾捕捞
桃园采摘
喜收春盐
生态旅游
□本报记者 李昌 通讯员 刘长亮 许中华
在工业发展上,滨海镇重点在创优环境、搞好服务上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大批资源开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镇工业企业项目46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工业实现总产值达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工业实现税收7127万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风电巨头滨海上演“争风”战
借助风力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滨海镇海岸线长达170.5公里,风力有效时数2200小时,是开发风力资源的“风水宝地”。国内知名风电企业纷纷跑来“抢”地盘。自2007年3月份神华国华瑞丰(沾化)风力发电项目落户滨海以来,先后又有龙源风力发电项目、天融新能源风电项目电力能源巨头来沾化滨海“争风”。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风电装机总量将达到200万千瓦以上,使滨海镇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风电能源基地之一。
打造全省新能源示范基地。发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在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中高于50%,废弃生物质能资源基本得到合理利用,达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标准。主要是大力发展风电、积极利用生物质能、科学开发地热能和太阳能、探索开发海洋能。
2700万元垒起国家一级渔港
临海临港区位优势逐步显现,临港修造这一产业在滨海得以破题。天马船舶制造项目,国家一级渔港、海兴造船等一批船舶制造项目纷纷落户临港产业园。海兴造船现已签下2艘1.5万吨级船舶的订单,计划7月底正式生产;投资2700万元的国家一级渔港进入码头主体施工阶段。
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兴临港产业区。依托临港临海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六大区:建设完善滨州东港区、建设临港物流区、建设临港船舶修造园区、建设海洋食品加工区、建设滨海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临港中心商务商业区。
200万吨原盐如小山
境内拥有广阔的盐碱滩涂和丰富的卤水资源。先后有永太盐化、渤海三星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实力、有影响的原盐生产企业在滨海落户。目前,全镇原盐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0万吨。
同时,实施“一水多用、洁净生产、循环发展”的路子,集海水养殖、溴素加工、海盐生产、盐化工于一体,构筑起一条低度海水养殖、中度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苦卤制作钾镁盐和相关盐化工产品的“绿色产业链”,全力打造“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区”。
打造全省油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抓住化工产业正在加速转移和提升的有利时机,实施承接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工程,加快完善生态化工园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重点发展壮大海洋化工、引进发展石油化工、培育发展精细化工。
海滩休闲温泉养生的好去处
以风电观光、温泉疗养、临海垂钓、盐田风光形成的原生态旅游正在悄然兴起。温泉经济和休闲渔业逐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真正致富一方的亮点产业。“温泉疗养”、“渔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投资500万元的温泉度假村2008年投入使用,高标准建设的50亩高钙富硒冬枣生态旅游采摘园已建成并收到效益。
打造滨海综合休闲度假区。深入挖掘风俗民情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河、海、湿地、荒滩、地热等自然资源和盐场、虾池、风机等产业资源,规划沿河休闲、池边垂钓、海上娱乐、温泉养生、芦苇湿地、渔家美食、野营体验等景点和线路,构造滨海度假核心区。
到2015年,初步形成滨海休闲度假总体框架,形成3——5条特色旅游线路,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完善,成为鲁北鲁中地区和环渤海客源市场山东游的首选目的地。
培育打造“生态滨海”品牌。生态是滨海的天然优势,也是滨海跨越发展的资本所在。重点体现在产业突出生态、产品体现生态、生活符合生态、积极保护原生态。
医药染料项目接踵而至
滨海化工园已初具规模,为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搭建起了坚实的平台。累计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园区环评、供水、供电、通讯、排水、环园路建设、绿化美化七大工程,极大地提升了产业集聚承载力。
目前已有嘉泰化学、海玉化工、滨联精细化工等医药、农药、染料精细化工项目落户园区。其中投资近3亿元的嘉泰化学医药染料中间体项目发展后劲十足。海玉化工、滨联精细化工等企业生产的产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头。基础化工-中间体化工-农药、医药、染料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快速延伸。目前,入园企业达13家,预计到2010年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达到20亿元,项目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磊 摄□本报记者 王磊实习记者 刘琳通讯员 阚劲松本报讯 “这些荷花真美!给我拍张照。”27日上午,在滨州古八景之一——莲...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