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庆光 卫建
本报讯 由本报组织的滨州爱心哥哥隋刚贵州爱心行历经八天七夜圆满结束。本报记者追随着爱心哥哥隋刚的爱心足迹,走访探访了身居大山里的各族贫困儿童,带去了滨州人民的关爱和良好祝愿。
贵州行得到了神秘爱心人士的资助和关注。在本报记者的行程中,不断收到他(们)的短信,给予我们鼓励支持与肯定。尽管本报与贵州都市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他,却一直联系不上。
8月16日12点23分左右,本报记者到达滨州后,神秘爱心人士再次发来短信,对本报的报道和做法予以肯定。在短信中他(们)说:
您好!我觉得我们两地媒体对小隋的这次报道相对以前各媒体对他的报道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用了民族这个词,走访的却是不同民族的孩子,还增加了杨先生这一角色提高了感染力,表现出了以小隋为代表的普通山东青年对我州各族孩子的似海深情,体现出了各民族之间兄妹般的情谊。像隋刚这样对我州有真感情的普通公民才更能唤起大家对山区的关注。
以前的报道都大同小异,从不肯突破旧有的模式,而这次两地媒体在体现隋刚和孩子们交流上着重了一些笔墨,尤其是其中的几张照片很入意境。
感谢贵报的合作,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得到国家民委的团结进步方面的肯定,开个玩笑!关键是普通公民榜样才能更加唤起人们对民族地区的关注,而依靠行政手段的宣传往往收效甚微。向鲁北晚报致敬!向滨州哥哥隋刚致敬!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郭笑通 讯 员 颜斌 彦燕 卢艳本报讯 根据滨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统计,上周滨城区共有106对新人登记结婚,因为传统佳节“七...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