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刚和万天英的妈妈
■隋刚、邰妹和邰妹的班主任一见面就聊了起来
□《贵州都市报》记者 罗茜
本报特派记者 朱庆光 张卫建
本报贵州台江8月9日讯 “哥哥,你来了啊!”8月9日下午4点在台江县城,邰妹见到了日思夜盼的“滨州哥哥”隋刚,一见面,小姑娘就紧紧拉住隋刚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虽然台江县是本次行程的第二站,但这里却有着隋刚最多的牵挂,他和路丽共同资助的五个孩子万天英、邰妹、万雪晶、万雪华和万杰都在这个县里。
当记者和隋刚还在赶往贵州的火车上时,有几个孩子就等不住了,不停地打电话和发短信询问隋刚什么时候能到黔东南,什么时候能见到他。
汽车驶入台江县城,一座写着“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的大型民族特色牌坊映入眼帘,隋刚若有所思地说:“我又来了,这个地方我再熟悉不过,前前后后这个县城我来过有十多次了吧,县城的大街小巷我基本都熟了,现在起我可以给大家当向导。”说完,隋刚笑了。
现在正是暑假期间,几个孩子都分散在各地,由于临时的特殊原因,万雪华和万杰都不能赶到县城,为此,他们也是无比遗憾。马上就要读高二的万雪晶目前趁着暑假的机会在家补习功课,知道隋刚当日要来,她早早地来到了门外迎接。她告诉隋刚,万天英因为家里有急事,在7日下午回了寨子。在知道隋刚将在9日下午到台江时,小天英还特意打过电话来,说她正在往城里赶的路上,并坚持要求隋刚当晚住在台江,因为她“有太多的话想跟哥哥说”。
今年刚读完初二的邰妹,现在一家人在台江县城租房子,她的父亲因为车祸,左腿永远失去了活动能力,只能靠做些简单的木匠活补贴家用。在一间简陋的租住房里,小邰妹拿出了刚结束学期的成绩单,看着成绩单的一个个“优”,隋刚很欣慰:“孩子们能取得好成绩,是对我们最好的回答。”
因为还要去万天英家看望小天英正在生病的妈妈,隋刚没有在小邰妹家里多停留,下午5点,隋刚起身和小邰妹告别,邰妹的爸爸面露急色,用很生硬的普通话说:“小隋,晚饭早已经准备好了,很简陋,晚上哪也不能去,就在这儿吃。”走出家门后,小邰妹紧紧拉住隋刚的手:“哥哥,等会你们一定和记者叔叔们来吃饭,一定……”
新闻推荐
庆祝撤地设市10周年书法作品选登 优秀作品陆续在本报刊出,截止日期8月30日
▲孙宝书(滨州) ▲李月中(高新区) ▲王开连(滨州) ▲封 欣(滨州) ▲韩增金(滨州)为庆祝滨州撤地设市10周年,展示10年辉煌,激发黄河三角洲生态开发建设热情,特举办书法作品...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