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闻 惠民新闻 阳信新闻 无棣新闻 博兴新闻 邹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滨州市 > 滨州新闻 > 正文

曾去北川支教的开发区一中教师吕宜民: 110天支教生活是一笔财富

来源:鲁北晚报 2010-09-10 20:10   https://www.yybnet.net/

吕宜民和老师们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板房内办公 吕宜民介绍北川支教时的情况

【链接

在女儿眼中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在家里,女儿一直把父亲吕宜民当做自己的偶像,“她喜欢和她爸交流,从小到大都听吕宜民的话,吕宜民最操心的也是孩子在大学里的学习情况,他们父女俩很有默契。”同在开发区一中任教的妻子崔晓岚说起这对父女,会心地笑了。

“在得知爸爸要去支教北川后,孩子在电话那头很激动,她为爸爸感到高兴和自豪,当时女儿说:‘爸爸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能完成使命。\’但同时她也担心父亲受不了那里的苦,担心父亲一个人孤独寂寞,担心灾区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崔老师说。今年4月底北川出现了一次4级多的余震,女儿在网上得知后赶忙打电话安慰父亲,“爸爸不要怕,这是余震,属于正常现象,你住的是板房,就放心休息吧。”

“3月15号他出发前,我怕会哭没敢下楼送他,其实我心里真是为他高兴。”吕宜民支教期间时,家里的新房装修,还贷款,买家具,布置全都由妻子崔晓岚一个人操心。同事们帮忙搬进新家的那天,本应该高高兴兴的,但在鞭炮响起的一瞬间,崔晓岚却哭了,其实吕宜民心里知道,一个女人要独自支撑起一个家是多么不易,但为了工作他们没有一句怨言。

吕宜民是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的一位教师,今年3月份,他作为山东省支教团的5名成员之一,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中学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支教工作。灾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但这次经历又是充满挑战与感动的。通过支教工作,吕宜民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用吕宜民自己的话说,灾区人民的热情感染着他,110天的历练让人刻骨铭心,也让人更加成熟。

□本报记者 郭笑

北川的条件常人难以想象

在去北川的路上,吕宜民才真正认识了什么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支教的民族中学,位于大山深处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海拔约700米,四周都是2000多米的高山,是山东对口交流四所学校中距县城最远、交通条件最差的学校。山路崎岖陡峭,到处都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留下的痕迹。”吕宜民说。

进出禹里乡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水路,途经唐家山堰塞湖,要在冲锋舟上颠簸半小时,再换乘农用三轮车;另一条是海拔2180米的盘山公路,虽然通道全长只有37公里,但在路况好的时候也要花费2个多小时,如果赶上下雨路面泥泞湿滑,六七个小时是经常的。“每次走这条盘山路我都会忐忑不安,耳鸣好长时间,因为途中常常能看到不慎坠入山涧的汽车残骸,车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在北川“三停一震”是家常便饭,三停即停水、停电、停网。缺水让吕宜民长时间洗不上澡,带去的沐浴液也无用武之地。灾区余震经常来袭,一个月平均能有十几次,在一篇博客中吕宜民这样写道:“今天从早晨一直下雨,可能还要持续。下午2时11分,在都江堰和彭州交界处发生了5.0级地震,持续了10秒。当时我们三个正在办公室里,震感比较明显,但我并没有害怕,因为住的都是板房,也因为习惯了……”

北川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气让板房内十分潮湿,长时间关窗的话地面就会发霉,衣被摸上去永远都是湿的。吕宜民笑着说:“到北川的第42天才赶上一个好天气,我赶紧晒了晒衣服和被子。”由于南北饮食习惯的差异,加之灾区物资并不算丰富,饭菜吃起来不习惯,吕宜民起初吐过几次酸水。吃不好抵抗力就差,感冒、失眠、胃疼上火也找上门来,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体重下降了10斤。

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虽然支教期间遭遇了种种困难,但吕宜民非但没耽误工作,反而完成得很出色。在民族中学,他担任业务副校长一职,主要协助校长抓好教学教研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在语言交流不太顺畅的情况下,吕宜民在三天时间内就认全了学校的45名教职工,他亲临教学一线,参加教研组听课43节、评课20多次、并多次参加学校级部、教学教研会议。针对民族中学教师备课不规范不细致等情况,他组织老师们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提出建议,迅速提升了民族中学的备课质量。

在吕宜民的努力下,一个学期来民族中学的教学教研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今年的中考成绩由原来的全县倒数跃居到第四,创历史最高水平。面对这样的成绩,领导和教师们体会到了教研的价值所在,学生家长也纷纷来校表达感谢。一次,绵阳市教体局去民族中学进行教科研工作,对方对滨州倡导的教育理念非常肯定和欣赏。

同时,为了搭建鲁川两地师生的交流平台,吕宜民协调相关人员建立QQ群,让双方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互动,面对面地介绍经验或讨论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北川民族中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悄悄发生着改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加快了。

工作中他是优秀的领导

生活上他是职工的好大哥

吕宜民在开发区一中担任教务处主任一职,在同事们眼中,他既是工作中的好领导,又是生活中的好大哥。历史教研组组长司立霞老师介绍说:“吕老师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对别人却很随和,他善于与人交流。在他的鼓励下,很多年轻教师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愿意和他谈心。”

英语老师苏国富说:“记得那年我刚工作不久,吕老师私下找我谈心,希望我能担任班主任一职。当时我压力特大,他就以老大哥的身份从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为我指点。在他的帮助下,我由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次,区教育办准备招一批兼职教研员,几个年轻同事还在报与不报之间犹豫时,吕老师劝说道,“你们不还年轻么?应该去试一试!”结果不少人都竞选成功。

北川之行对吕宜民触动很大,回来后大家经常会听到他感慨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灾区师生的乐观和好学。吕宜民回来后曾多次告诫开发区一中的师生,应该珍惜现在如此好的教学条件。作为吕宜民曾经的学生,一中现在的生物老师王庆芳表示,吕老师对名利看得很淡,1986年时他一个月才领30多元钱,很多人嫌待遇低就放弃了这一行,但吕老师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30年。

自2008年以来,在吕宜民的带领下,开发区一中课题研究国家级立项4个,省级2个,区级4个。当初,课题研究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很多老师出现了畏难情绪,吕宜民就多次组织碰头会,让大家明白只有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和自身才会有大发展。

110天是个考验

同时也是一笔财富

刚入川的一个周六,学生都回家了,食堂也停火了,由于吕宜民没经验事先没准备吃的,偏偏这时他又病了,一天多没能吃一口饭。第二天早上,他强撑着病体一个人走向大山深处,面对一望无际的高山密林,饱受疾病与饥饿折磨,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思念,泪流满面,不由自主得拿起手机,拨通了妻子的电话,那边传来的是急切的问候,吕宜民却哽咽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很多次吕宜民都在电话里潸然泪下。“他那时有多苦我最清楚,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默默无闻。吕宜民对牛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桌上总摆放着一头老黄牛的雕塑。在他从北川回来后,我们搬进了新家,看到桌上空着,他立刻急切地问我,‘我的宝贝呢?快拿出来摆好。\’”崔晓岚说。

像牛一样不图出名,只求出力,默默奉献是吕宜民教育精神的写照。他经常对家人说:“对名利看得淡一些,只要你把名利看淡了,人缘会好,路也能好走很多。时刻想着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不好。”现在回忆起在北川支教的情景,吕宜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家人和同事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110天是个考验,也是一笔财富,北川支教让我的生命变得更精彩。”

新闻推荐

秋雨停 气温升

□每日谈天  □本报记者 吴静   本报讯  伴随着降雨天气的结束,滨州市的气温也开始回升,今日最高温度一下上升...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中秋礼节新风尚2010-09-13 20:10
猜你喜欢:
评论:(曾去北川支教的开发区一中教师吕宜民: 110天支教生活是一笔财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