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昌
“照顾好自己,让孩子们少操心,同时做点乐呵的事。”退休后,赵鸿明老人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滋润。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到家嘘寒问暖的机会不多,69岁的赵鸿明老人和老伴一起照顾92岁的老母亲,闲暇时热衷健身运动,逢周末是他与老伙伴们一起乐呵的时间。
年近古稀赵鸿明老人胸怀坦荡、待人诚恳,回眸60余载的风雨兼程,赵鸿明满脸微笑,目光淡然,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一时却又不知道从何开口。翻开一册册泛黄的旧照片,有辛酸,有喜悦,点点滴滴都跃然而出。
尽孝道 精心照料老母亲
赵鸿明母亲的身体却相当硬朗,逢好天气,赵鸿明和母亲一起在社区内散步,遇到附近有集市的时候,他会陪伴爱热闹的母亲上街赶大集,唠嗑散心,精心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退休后,为方便照看,赵鸿明将母亲从博兴老家接到滨州一同居住,为母亲带来欢乐,同时为自己解除了孤单。母亲喜欢看海,合适的季节,赵鸿明驱车带她去滨州港看大海。母亲喜欢吃烤地瓜,赵鸿明总会将烤地瓜裹得严严实实确保热乎。母亲喜欢热闹,赵鸿明就带她到社区老人俱乐部与大伙拉家常。
幼时家境贫寒,赵鸿明姊妹五个,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9岁起,赵鸿明就学着搭理家务,挑水、洗衣、做饭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13岁时因学费停学两年,在冬季替代父亲“上河”运土,那时的赵鸿明还不足80斤重,却担起协助父母养家糊口的重任。初中期间勤工俭学顺利毕业进入高中,后考取北镇农业专科学校,沾农业种植的光,赵鸿明省吃俭用,平时还能为父母积攒一些干粮。“当时学校有种植区,芹菜煮熟了就能吃。”赵鸿明回忆,他常常是多吃蔬菜少吃干粮,考虑家人的温饱。
退伍后,赵鸿明回到北镇农业专科学校完成学业,到高青参加工作。积攒700元为父母在老家盖起五间土房子,邻里乡亲都树大拇指。1996年,赵鸿明又筹四万余元为父母盖起五间砖房子,圆了父母多年来的心愿。房子盖起来后,他的父亲很高兴,常会在门口歇息,哼几句京剧。
爱运动 单车篮球两不误
健身运动是赵鸿明最大的爱好,打篮球、骑单车等让他的晚年生活充实了很多。在他看来,健身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运动,“适量运动,循序渐进,能加快新陈代谢,给身体带来好处。”赵鸿明说,他在去年十月份参加了“夕阳红自行车俱乐部”,与单车爱好者一起开启健康之行。
低碳生活刚提出后,赵鸿明老人十分关注,平时能走路达到的不会骑车,能骑车到达的不开车。“夕阳红自行车俱乐部”每周都会召集大家,完成40公里左右的单车行,滨州市各县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赵鸿明说,青春和健康是两种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东西,为此,他将健康生活放到第一位。热爱打篮球有40余载,退休后一直都没丢下。“篮球是全身运动,对舒筋活血有益。”赵鸿明说,退休六年间,他参加过无数次篮球比赛,不求技术,只求达到健身的目的。
“对老人就应该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老人有童心,再小的事也得精心办好。”赵鸿明说,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照顾老人。健身贵在坚持,他每天遵循“八分饱,八千步,八小时睡眠,八杯水”的习惯,退休六年间没出现过感冒。赵鸿明老人尽孝心一丝不苟,爱运动坚持不懈,在邻里间传为佳话。
相关链接:
赵鸿明老人推荐的两则养生之道。
一是“痨病”的治疗秘方:三斤蜂蜜,三斤香油,调和后均分为81份,每天喝一份。
二是胃病的调养方法:戒烟戒酒,肚子保暖,吃饭要有规律,多喝汤,吃萝卜,长期见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纪方方 通讯员 刁树轩本报讯 10月8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今年国庆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29.7%;实现...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