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迎宾
他,很年轻,36岁正值青春壮年;话不多,与人交往时总是一副憨憨的笑容。老实本分,是别人对他最多的评价。他并不特别,然而,看似木讷的外表背后却有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炽热心灵,无偿献血队伍中总能看到他憨憨的笑容。他就是中国人民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滨城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无偿献血志愿者杜文华。
■第一次无偿献血 源于好奇却吓坏路人
谈起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杜文华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是1999年7月份的一个星期天,杜文华在拜访完客户返回单位的途中,看到路边停着一辆采血车便毅然走了进去。“献完血后,身体没有感到任何异样,心里却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杜文华回忆说,在公交车上,他始终被这种自豪感包围着,直到一个乘车的小孩大声地尖叫:“叔叔,你受伤了!”他才注意到周围人们诧异的目光,低头一看,原来由于自己没压好针眼,殷红的鲜血顺着胳膊淌了下来。得知杜文华是第一次献血没有经验,大家虚惊一场,接着便开始七嘴八舌地给他建议:有人提醒他刚献完血要先用棉棒压紧针眼;有人建议他献完血后要请假休息……好心的公交车司机甚至把杜文华送到了就近的一处诊所做了包扎。
■无偿献血被疑为卖血 曾遭家人反对
自从第一次献血闹过笑话之后,杜文华逐渐开始关注起无偿献血的知识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搜集无偿献血的相关资料,每每看到某某患者因为得到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支援,得到救治的新闻报道,杜文华就感到浑身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献出一腔热血给需要帮助的人,用同事的话说:“杜文华献血上瘾了。”
杜文华的家是滨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杜文华频繁献血的行为引起了家人的注意,杜文华的老母亲甚至怀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在偷偷地卖血,直到杜文华把一张张无偿献血证摆在母亲面前,老人家才最终相信儿子所做的是一件高尚而有意义的事。
■名与利 他没想过
在对杜文华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曾多次问及是什么让他坚持无偿献血11年,他的回答却简单得很。他说:“我没有想太多,我只是在我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去尽可能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提起杜文华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同事们都说:“杜文华为人热情,关心他人。”
由于杜文华的无私奉献,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10年杜文华被评选为单位优秀服务标兵;2006年杜文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08年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对此,杜文华表现得非常平淡,他说:“我不图这个,无偿献血是全体公民一种责任和义务,就像我所从事的人保工作一样,就是把幸福和平安送进千家万户,让人人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新闻推荐
●题图:王春江抪,在滨城区以及以南区域内经常听见:“你替我抪周孩子,我抪点儿柴火家其做饭”滴说法。这说明抪就是抱滴意思。抪什么东西暂且不说,单说抪孩子,我有着比较长滴经...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