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春迎
滨州供电公司职工祁杰12年来坚持无偿献血,达到了18400毫升,相当于将自己体内的全部血液捐献了三次。
“祁师傅,又来献血了!”44岁的祁杰,现在是滨州市中心血站的常客。只要一走进献血室,医务人员们都会跟他热情地打招呼。
1999年,在单位的号召下,祁杰参加了无偿献血,那次他献了200毫升。说起第一次献血,祁杰觉得这个“门槛”确实很难过,当时的献血针的针头有毛衣针那么粗(现在经过改良,针头已经没有这么粗了),让人一看就有些发怵。既然为了献爱心,那就得咬牙挺过来呀。谁成想,这一针竟然“捅”出祁杰持续12年的献血路。
现在,祁杰对献血扎针已经习以为常,他的胳膊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痕。献血量也由当初的200毫升,提高到400毫升。从单位组织号召,到自愿捐献。后来,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建议下,祁杰干脆献起了成分血——血小板。然而,献一个血小板就等于献800毫升全血。2007年8月22日,滨州市中心血站一个电话找到了祁杰。原来,由于暑期大学生放假,医院临床急需A型血。特别是次日,一位病人需要A型血的血小板。祁杰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在献血的过程中,他听说受血人是一位危重病人,需要两个血小板。祁杰考虑到,病人受血每更换一个献血人都有可能出现排异反应,也会多一次检查化验的费用。“我要是一次捐献两个血小板,即给受血人减少痛苦,也会减少费用开支,何乐而不为呢?”在征得血站工作人员的同意后,祁杰一次捐献了两个血小板。这就相当于一次献了1600毫升血。这个数字差不多是常人(一般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一年两次)2—4年的献血量。妻子得知后,心疼地说:“老祁,咱献爱心也要注意身体啊!”埋怨归埋怨,私下里还是买来补品给丈夫好好补养一番。
12年间,他已累计献血18400毫升,仅献血本就填满了整整11本。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丁飞本报讯 今年32岁的男子张某(化名),近日,来到了滨州某医院住院医治,经检查张某精神恍惚,造成一位年轻力壮的青年人遭受这样折磨,皆因其...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