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14支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
记者从滨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了解到,在汛期到来之前,市政工程管理处成立了提水强排分队、巡查清障分队、抢修维护分队、紧急疏通分队、工程排险分队、机械保障分队、材料保障分队等14支防汛应急抢险分队,全力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并确定了汛期日降水50㎜以内确保城区街道不积水;日降水80㎜以内确保城区街道积水4小时排完;日降水100㎜以内确保城区街道积水6小时排完。日降水100㎜以上,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制定尽全力缩短城区积水排放时间的城市防汛排涝责任目标。
“21日接到天气预报,得知会出现强降雨之后,我们进行了周密部署,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相关防汛人员全部进入备战状态,检查调试防汛排水设备设施并完善防汛物料,各种抢险应急队伍进入待命状态。昨天强降雨开始后,6个排水泵站开启了大部分泵组,强排积水。另外,我们市政管理处,组织了50余人的清障队伍,不间断巡回排查、清障。城区重点路段,发现积水问题及时处置。城市防汛各种装备也根据需要调动使用。”市政工程管理处李守华主任说。李主任告诉记者,经过全力排水,截至22日上午11点30分,城区路面大部分积水已经排除。
本报讯 7月22日,滨州市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市水文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2日17时,滨州市城区平均降水量达到50毫米。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市城区防汛措施到位,没有出现险情。
□本报记者 为鲁江 通讯员 胡维娜 王明芬
>>新立河截污导流闸发挥积极作用
5月下旬开工建设,6月下旬基本完工的新立河截污导流闸工程在强降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守华告诉记者,6月底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立河截污导流闸,承担着市城区渤海18路以东、渤海11路以西、黄河10路以南、黄河4路以北区域的雨水排放任务,是这一区域最主要的雨水排放通道,“主汛期前建设了四个截污导流闸,黄河五路新立河以东两侧各一个,黄河八路以南新立河两侧各一个,在这次降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之前的城区内涝现象。”
李守华告诉记者,去年完工投入使用的渤海七路防汛排水工程和今年6月份基本完工投入使用的黄河一路道路排水改造工程,经过这次短时间强降雨的检验和实地勘察,效果较好,基本没有出现积水现象。
>>部分城区道路路口雨后积水整治工程效果明显
自今年6月份开始,在黄河六路渤海六路等部分城区道路路口处,不少路面被刨后露出路基,随后被重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沥青。记者从市政工程管理处了解到,这也是市政工程管理处针对城区道路路口积水而采取的整治措施。
“之前城区部分道路路口路面出现破损、龟裂等情况,雨后容易出现积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6月上旬至7月中旬,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路面进行了整治和修复,而经过这次短时强降雨的检验,路口积水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李守华说。
大雨解除滨州部分区域旱情
□本报记者 郭 笑
通 讯 员 于传宁
本报讯 记者从滨州市水文局了解到,从8时开始,滨州市自西向东出现强降雨。截至当天17时,滨州市大部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本次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为42毫米,其中沾化县平均降水量最大,达到了55毫米,而最大点降雨量出现在沾化县下洼站,为78毫米。 其它县区在22毫米~52毫米之间,市区平均50毫米。
据悉,本次降雨在区域分布上不均匀,北部的沾化、无棣、北海新区明显偏大一般在40毫米以上,南部的博兴较小,平均降水量只有22毫米。据统计本次降雨,超过50毫米的乡镇有18个,10毫米以下乡镇有4个,其他站在10~50毫米之间。本次降雨解除了滨州市大部分区域的旱情,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副高使天气预报“失信于民” 自从进入本周,接连几天都预报滨州...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