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英老师为记者演示计数板的操作
高会英与同事在制作课件(资料图)
高会英至今还收藏着曾使用过的教科书
高会英在和同事研究教学用具
退休老教师们的那方讲台
>>>发明的“绒布计数板”曾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
对于高会英来说,这辈子最难忘的岁月基本上都是和教育教学有关,心酸、无奈、荣誉、赞扬……生活五味已经在曾经教书育人的岁月里尝尽了,退休十几年,尽管闲适恬淡的生活已经冲淡了曾经的那份执着,但那份深藏心底的对讲台和教学的眷恋却丝毫没有改变,“想起那些日子总觉得很充实,退下来这么多年了心里还是多多少少的有一丝惋惜和遗憾,总觉得自己没教够。”
说起高会英,在沾化县甚至滨州市都是名声显赫的教学能手,她发明的小学教学教具“绒布计数板”曾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1989年获山东省创新教具三等奖,1991年获国家教委三等奖,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一开始的时候叫‘绒布计数兜\’,后来出去讲课的时候就把原来的布兜固定在了一块板子上,携带和应用就更方便了,所以后来就改名叫做‘绒布计数板\’。”
对于这个自己亲手设计的教学教具高会英是颇感自豪,虽然已经退了十几年了,但她仍然保留着自己心爱的设计成果,在记者的要求下高会英亲自演示起了“计数板”的用法。“当时我一边上课一边捉摸,怎么样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成具象的演示呢,后来无意中我就发现了这种绒布,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粘性,将它作为立体的模板,然后在上面摆放模具,既可以直观演示,又可以任意移动,孩子们看到的是直观具体的影像,也就更容易领会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十年从教生涯仍没厌倦
从21岁参加工作,到50岁退休,高会英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近三十年,十六年的一线小学教师,从语文数学全部包揽到专攻数学,之后被沾化县教委吸收为教育教学培训骨干,开始为老师们进行培训并从事教学研究,在县教研室一干又是十四五年,“要不是后来家里确实需要人照顾我真的不想退,刚觉得自己会教书了,马上又得退休了,想想就觉得不太甘心。”
“我在小学教书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不少新的数学理论了,也在《山东教育》等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有一部分我到现在还保存着呢!”高会英一边整理着昔日发表的文章一边对记者说道,“那个时候县里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听过我的课,县教研室也一直想把我要过去,从事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
“后来去了县教研室,在那里我也算是‘元老级\’的,给很多老师都培训过,那时候我一边忙着给老师们培训,一边去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教老师跟教学生不一样,教老师必须更高一个台阶,如果水平相当那肯定教不了人家,所以私下里我就一遍遍地翻教材、参考书和相关杂志,力求掌握更加全面的观点和知识。那时候我每备一次课都会翻一遍教材,同时还得研究讲法的创新。”高会英回忆起往事对记者说道。
>>>“女强人”也有无奈之处
沉浸在工作中的高会英对自己的家庭忽略了不少,这也使得她对自己的家人有了不少愧疚,“我家里就我跟哥哥两个孩子,母亲去世得早,就剩下老父亲一个人。我丈夫家里也是母亲早逝,剩下我公公一个人。两边的老人都需要照顾,我跟丈夫又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两边忙活都是分身乏术,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退休好好照顾家里人,工作以来一心就想着怎样教好孩子,对家里人有些忽略,特别是对丈夫和我的三个孩子。”
高会英告诉记者,她当老师时有个外号叫“女强人”,说的就是她为了教学而付出所有的精神,“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好女儿、好儿媳、好老师\’,可我真的不是个‘好妻子、好妈妈\’,对于我的儿女们我是有愧的,在事业和家庭两方都需要兼顾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忽略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我当老师期间几乎没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过工作,我一共生了三个孩子,产假加起来一共就三个月,基本上是孩子一出满月我就回学校去上课。”
而对于两边的老人,高会英则是在退休之后尽最大努力去孝顺,“我公公去世的时候91岁,我父亲前年也刚过世,享年98岁,在两个老人的晚年我确实是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尽孝了,在他们眼里我算是个‘好儿媳,好女儿\’,可在我一心工作的时候我的三个孩子确实受了不少罪,不过他们都很争气,在功课上都没让我跟丈夫操心,现在工作也都很好,而且孩子们很体谅我。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纪方方本报讯 近日,本报策划推出了《海归在滨州》专栏,9月7日,该专栏的第二篇报道《回国求职最打怵笔试》被《欧洲时报》转载。据了解,欧洲时报社总部设在巴黎...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