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不少垃圾箱沦为“摆设”
在市区,桶芯丢失现象到底有多严重?
开箱、腾垃圾、装车、等待运走……这一系列动作,负责滨州学院路段道路保洁的环卫工人付师傅每天均要重复多遍。从早上6点到晚上点时,除去中午两个小时吃饭休息,一天当中她需要马不停蹄地“巡视”10个小时。当记者问“有了分类回收箱工作量是否减轻?”时,她笑着回答“你自己可以看看呀”。
记者揭开15个垃圾箱盖查看,发现内存桶芯的仅为4个,剩下11个里面空荡荡的。
“你面前的这条街,你能看到的垃圾箱,几乎所有的桶芯都没了。”在黄河三路滨州医学院门口,一位不愿具名的环卫工人打扫街边落叶时说。“(桶芯丢后)向上头汇报过吗?”记者问。“没有,上头不管这事。”他说。
□见习记者 彭磊
通 讯 员 邱琳
10日晚,市区黄二至黄五(渤六至渤七)两旁道路计40余个分类回收垃圾箱桶芯集体“消失”。据了解,目前已报案。截至16日,“不见”的桶芯已全部补装完成。另据记者调查,现在市区垃圾桶芯失窃现象普遍。
>>>市民质疑:
桶芯上了锁怎会丢呢?
目前市区投放的垃圾分类回收箱,均配置了锁头。采访中,多位市民质疑:箱体上了锁,桶芯怎会丢失?
“箱体上的锁为通用锁,用一把钥匙就可以通通打开。”市环卫一负责人说,在他向记者展示的钥匙上,记者发现,这种钥匙在市面上可以买到,较为常见。“有的箱体,甚至不需钥匙,稍微用点力气就可弄开。”
防盗措施如此脆弱,加之监管的长期缺位,造成垃圾桶芯屡屡失窃,于是不足为奇。
新滨公园路段环卫工人刘师傅则说,桶芯失窃现在在市区很普遍,经常见到,并不仅限一街一区。“是谁偷了?”记者问道。“我不知道。我们晚上人也不在这里,谁清楚是哪个拿的?”
而面对相同的问题,另一位环卫工人则一律表示“我是新来的,不熟悉情况。”“你别问我,我啥也不知道。”并警惕反问记者:“你是干吗的?”
返回黄河五路,记者见到付师傅的电车把手上挂着些塑料袋子,便问有何用途。“一来是装捡路人丢的垃圾,二来是兜在没了桶芯的垃圾箱里,当桶芯用的。”她无奈地表示。
>>>部门呼吁:
公共设施理当爱护
16日,滨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以下简称“市环卫处”)一相关负责人王科长向记者介绍,自去年7月份以来,该处陆续在市区多数街道共投放1000余垃圾分类回收箱,方便市民使用。投放伊始,该处即把垃圾箱的使用权限下包给广告商,由他们负责运营、维护,市环卫处帮助协调及日常管理。
“本着谁运营谁管理、谁安装谁负责的合同协定,10日当晚丢的桶芯,我们已当即敦促广告商尽快安装好了。”16日下午,王科长当着记者的面,拨通某广告商的电话,对方确认“现已全部补装完成”。
脏兮兮的桶芯也有人要?对此,他解释,桶芯四四方方,一般为铁皮材料,有的则为不锈钢,虽薄但也能卖几个钱,就成了个别人眼中的觊觎之物。垃圾箱体承包出去后,桶芯丢失的现象时有耳闻,从未间断过。
没了桶芯,垃圾分类回收箱便难践履“职责”。“在源头上,垃圾分类回收没有形成效应,在‘下游\’处理时会造成更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垃圾分类回收箱作为公共设施的一种,希望市民能够悉心爱护。”
新闻推荐
□郭忠敏 这五年,是《鲁北晚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的五年。做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欣喜地看到她一年一个变化,茁壮成长。五年中,我自己不但...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