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泽
五年前的初冬的一天上午,一份带着油墨芳香的《鲁北晚报》悄然飘落在我的桌前。尽管当时办公室订阅的报纸种类不少,但《鲁北晚报》还是以崭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从那天起,别的办公室的同志到我这里找《鲁北晚报》看的逐渐多起来。我们每个办公室都订阅了《鲁北晚报》,一直到今天。这期间,我与单位的其他同志在阅读《鲁北晚报》的同时,也开始将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写出来尝试着向其投稿,大家称《鲁北晚报》为“咱自己的报纸”。
人们都希望了解自己圈子之外的周边发生的事情,也希望让大家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身边新近发生的事情,这是人的天性使然。过去在农村,人们的视野所限,消息闭塞,人们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仅限于田间地头劳作的间隙,夏天的大槐树浓荫下纳凉的空闲,冬天的火盆旁或是阳光下背风的墙根处。新鲜事儿随着蒲扇摇出丝丝凉风传播,奇闻伴着一袋袋呛鼻的旱烟袅袅升起。
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知识层次、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渗透,使得地球相对变小,人与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但人们那种渴望了解的欲望,尤其是的属于自己地域的那片蓝天下的了解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五年前,滨州人自己的第一份晚报——《鲁北晚报》的诞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应时而生。她走进了滨州人中间,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她见证者记录着滨州的发展的脚步,滨州的大事小节,滨州的县乡城区,滨州的冷暖寒暑,滨州的人文风土,滨州的物价涨落,滨州人的关注,滨州人的胸怀,滨州人的声音,滨州人的爱恨情仇等无所不包。她打开了滨州对外的一扇窗,让滨州外的人们了解滨州。
五年来,《鲁北晚报》像一株小树,经历风雨的洗礼,接受阳光的哺育,在滨州这块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与滨州人一起成长壮大起来。喜爱《鲁北晚报》的没有架子,没有官腔,没有酸腐气,不造作。喜爱《鲁北晚报》的平易近人,零距离地与人们相处。喜爱《鲁北晚报》真正的贴近生活,贴近土地,贴近人们的心。
新闻推荐
□通讯员 梁鹤亭 王前进 本报滨州讯 为增强各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丰富保险系统员工的业余体育生活,滨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于近日成功举办第三届“保险杯”羽毛...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