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宝凯
本报讯 15日上午,市区黄河一路高杜建材市场有商家报警称,市场内有人用小车推一疑似残疾人,挨家挨户讨钱,看着十分可怜。
随后,记者赶到高杜市场见到了讨钱的男子。该男子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看上去有60多岁。男子正站在一商铺门口,向店铺里望着,似乎在等待什么。男子身边停放着看似自制的本头小拉车,车上躺着一男子,用破旧的被子盖着,但男子的头、手等部位露着。记者看到,躺着的男子的手很瘦,皮包骨头,与正常人的手比起来显得特别细长,看上去很无力的垂落着,男子的下半身用被子盖着,看上去很短小。男子闭着眼,但面部偶尔不自动的抽动几下,嘴张着,看上去呼吸很费力。在小木车的另一头,放着一个音响,播放着感恩致谢的话,声音较大。
据讨钱的男子说,他是躺着的男子的父亲,家是外地的,女儿在滨州上班,就来滨州了。儿子长的病是小脑萎缩,六年了,钱花的没数了,每天只能这样讨钱度过。“每天能讨几十块吧,有时候多点”。记者也见到了长病男子的姐姐,据她说,她弟弟今年虚岁20,大脑是正常的,心里明白,但表达能力有障碍,说不了话,没有运动能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附近一个店铺女老板,掏出一些钱送给了这位父亲,老人家连忙感谢。同时,另一家店铺的女老板却有不同意见,“我们这很多要钱的,有时候你在吃饭或者吃瓜子,他们就说你给我点瓜子吃,直接向我们要,特别是这个时段,农忙差不多了,很多附近村的农民就来市里要钱,不给不走,很麻烦,如果是真的残疾、真的困难,我们都会给的,多少是我们的心意,可我们不想被利用”。这位女老板说道。
新闻推荐
鲁北晚报创刊五周年征集令 寻找“忠实读者”、“最佳合作伙伴”、“晚报宝宝”
□本报记者 穆晓娜2012年11月28日,《鲁北晚报》将迎来五周岁生日。5年历程,晚报与读者共走风雨路,共同记录下滨州这热片土上的点点滴滴。值此晚报创刊五周年之际,为感谢陪伴晚...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