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旗袍》贾立峰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手心是爱手背是痛》贾立峰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本报记者 盛文强
鲁北晚报:请谈谈您的学习工作经历,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
贾立峰:出版一本书是少年时代的梦想,2005年,我开始长篇小说创作。1993从山东省水利学校毕业,先后从事过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文化宣传等工作。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多。
鲁北晚报:职业的经历对写作有何影响?
贾立峰:参加工作的头四个年头,我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那时候搞设计要靠趴图板制图、描图,我特别喜欢设计这份工作,常常趴在图板上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后来我调入了工程公司,常年在野外施工。和人打交道不是我的长项,但是工作需要,我必须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再后来我回到局机关,从事了工程监理、文化宣传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必须和人打交道的。
展现人性是小说的终极目标,亲身的经历是最快捷的认知途径。在野外施工的那些年,闲聊吹牛是打发无聊的主要方式,我听到过许多离奇古怪的事情。写小说很像搞工程设计,既要有总体布局,又要有细部的分解,好小说要禁得住推敲。
>>二十年的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多
鲁北晚报:请介绍一下《蓝旗袍》这本书,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此次获得鲁彦周文学奖有何感想?
贾立峰:刚开始写《蓝旗袍》的时候,我只是为了向朋友们炫耀我也可以写小说,或许在潜意识里有圆梦的想法。当时只是个中篇,题目是《旗袍》。此后我完成了长篇小说《手心是爱手背是痛》,并和安徽文艺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约,责编汪爱武先生问我还有没有作品,我就把《旗袍》的文本发给了她,她看后说感觉不错,要我扩成长篇。写长篇的时候,心态发生了很多改变,我感觉到了一些责任。获得鲁彦周文学奖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七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我完成了六部,出版了三部,两部待嫁闺中,还有一部计划今年上半年出版。其间,我犹豫过、怀疑过,也自我否定过,曾经很多次想放弃,好在我一直坚持到今天。《蓝旗袍》是2009年出版的,这次获得鲁彦周文学奖,既是对我以往创作的肯定,也使我在将来的坚持中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了。
鲁北晚报:小说是否与滨州的风物有关?
贾立峰:《蓝旗袍》中的孔家屋子其实就是我生活的村庄,是在过去进行中的村庄。文中用到了很多地方方言,这也是我试图展现记忆中的乡村的一种方式,那些生动的方言让我感到亲切而富有人情味。在我的新书《黄天厚土》中,我把范围扩大了,写到了很多村子,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姿态和腔调都是属于我生活的这方热土的。我的根在这里,哪怕我不是刻意而为,也会自然而然地抒写,就像我说蹩脚的普通话,仍然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乡音的腔调。
>>鲁彦周文学奖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鲁北晚报:如何看待写作与阅读关系?
贾立峰:写作是创造,阅读是再创造。我是一个写作者,更是一个狂热的阅读者。写作,尤其是写长篇,是痛和快感并存的,有激情释放,但更多的是隐忍。写了是为了有人阅读,所以我在写的过程中,常常以一个阅读者的身份审视写过的东西,是否能够获得阅读快感,能否获得感动、愤怒、忧伤或者欢乐。
我的写作得益于阅读。我的母亲很喜欢看闲书,她的在贵州的二姨一家也都喜欢阅读,订了许多文学期刊,他们不定期地把一些旧杂志邮寄给我母亲。那时候我上小学,晚上躺在被窝里看这些杂志。杂志有《收获》《当代》《十月》等等。尽管有许多不认识的字,有许多地方读不懂,但是我囫囵吞枣地一本本读完。可以说,没有那段时间不求甚解的阅读,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写作。
鲁北晚报:未来还有哪些写作计划?在题材和风格方面,会拓宽写作的领域吗?
贾立峰:还会继续有关乡村的回忆,目前正处在修改阶段的《黄天厚土》就是一个,四十多万字,写的是民国初期到抗战胜利几十年间的乡村事。接下来计划写一部从解放战争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每完成一部长篇,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每一次确定创作计划,我都为自己设置障碍和挑战,以期拓宽写作领域,突破固有风格的局限。我不停调整姿态和腔调,这样做起来有时候会觉得很吃力,但是能给自己的写作带来趣味和惊喜。
>>写作能给自己带来趣味和惊喜
贾立峰,1972年生于山东博兴,自幼爱好文学,从中学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从2005年专注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手心是爱手背是痛》、《蓝旗袍》、《步步高升》。
贾立峰近照
▲
近日,备受关注的首届鲁彦周文学奖尘埃落定,来自滨州博兴的作家贾立峰的长篇小说《蓝旗袍》获得长篇小说奖,首届“银联杯”鲁彦周文学奖由安徽省作协、鲁彦周文学研究会、《清明》杂志社主办。鲁彦周先生是当代文坛的旗帜性人物,一生对文学事业忠贞不渝,在文艺界享有崇高声誉。目前,贾立峰的新作《黄天厚土》也即将出版,贾立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解析其文学创作之路,畅谈自己对写作的深层理解。
新闻推荐
本报“市井”每周一准时与读者见面,现开设栏目有:尴尬糗事、乡野旧事、童言无忌、夫妻过招、人海瞭望、等,另有书写本地方言的“滨州方言”栏目,用方言字句写身边的小故事,深受读者欢迎。来稿要求...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