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子磨得亮,曲儿吹得响
■刀子快不快,能不能剃头说了算
走街串巷的城市绝唱——“磨剪子嘞 抢菜刀”□本报记者 赵伟
>>年关临近把街游 活儿再多也绝不偷懒
磨刀是个力气活儿,干了不长时间孙长峰就已经头顶冒汗了。眼看着地上的刀积攒得越来越多,他又加快了节奏。他告诉记者,年底很多人都在找磨刀的,为此他特意在年底走街串巷。目前孙长峰已得到西区很多客户的认可,所以只要他在一个地方坐下来,活儿就一把接一把地来。他说,虽然活很多,但自己力气有限,一天也只能磨几十把。“其实以前的活儿并不多,自从腊月初十之后才开始忙起来的。”为了延长刀的使用寿命,他还会忙里偷闲向居民介绍用刀时的护刀要领,“切菜时,千万不要贴着菜板推菜,这样最费刀了,要距离菜板一小手指高时再推才好。”
说起磨刀这份工作,孙长峰特别感慨:“使上大力气,一天才能挣百十块,现在哪个打零工的不都在一百往上啊,那比这轻松多了。”
“我先付上钱,你磨好放门卫室就行了,到时我来拿。”一金财苑的客户付上钱就走了。孙长峰说,年底临近,也到了磨刀的时候,很多市民都拿着刀找到他,当人们看到活儿多时就放下东西,交钱走人,他打心眼里感激客户的信任。面对积压的活儿越来越多,孙长峰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着每一把,“我有两分的力,绝不使一分,看着大家伙儿拿着刀高高兴兴往家走,心里特舒坦!”
>>不仅刀磨得亮 曲儿也吹得响
孙长峰不仅刀磨得快,曲儿也吹得很好。磨刀累得筋疲力尽时,他就会拿出口琴吹一曲儿。为了给众人带来乐趣,他在金财苑门口还即兴演奏了一首《南泥湾》,赢得声声称赞。“现在会吹口琴的人已经不多了,能吹好的更是少,真是很厉害。”正在等着拿刀的刘先生佩服地说。也有人夸赞道:“孙师傅是磨刀里边口琴吹得最好的,吹口琴里边磨刀最厉害的!”
“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学会吹口琴的,只要好学都能吹好。”孙长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好学,来到滨州后,有一次偶然捡到邻居小孩丢弃的口琴摸索着学了起来,至今已经学了七八年。“我最开始学的是《跑马溜溜的山上》,慢慢地会的歌就越来越多了。”吹口琴不仅可以愉悦心情,有时还能招来客户,简直一举多得。“要是只磨刀说不定没人出来,要是吹段曲儿的话还真有来看的。”为此他还在年底重新购置了两把新口琴。
>>游走滨州十余年 赢得良好口碑
69岁的孙长峰来到滨州已有十余年了,他骑着一辆三轮车转遍了市区各个角落,凭着一手实在的磨刀功赢得了无数口碑。孙长峰还是个热心肠,平时除了免费给市民维修剪刀和剃头刀,他还给自己订了条规矩:“85以上的老年人磨剪子、磨刀都便宜一块钱,90岁以上的全免费。”为了鼓励更多老年人自己动手、强身健体,孙长峰还会赠送90岁以上老人一把非常好用的切菜小刀。
“这刀子磨得快不快,看看能不能剃头才知道!”记者在金财苑小区门口见到了正拿着刀作试验的孙长峰,刀子往头上一招呼,顿时就掉下来好多头发,周围人不禁感叹,“吆,磨完了还真是快!”孙长峰告诉记者,自己磨的刀绝对用得住,“我最看不起干活不实在的人,凡是用过我磨得刀的人都不再找别人了。”
孙长峰接触磨刀行业已有几十年,他说自从十几岁磨剃头刀子开始就一直没有放下手艺,来到滨州后更是从没间断磨剪子、磨刀。
熟稔的技术,实在的为人,使他得到了大众们的认可。
“磨剪子嘞,抢菜刀……”这样的吆喝声抑扬顿挫,高亢悠长。大街小巷里,偶尔传出的声声吆喝,总能勾起许多人对京剧《红灯记》里磨刀人的回忆。临近年关,人们忙着购置年货时,磨刀人也迎来了业务繁忙期。近日,记者见到了我们滨州的磨刀老人——孙长峰。
新闻推荐
□通讯员 王丽红本报滨州讯 加油给钱,这是天经地的事,可偏偏就有些贪小便宜的人,“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不但便宜没占着,还要受到法律的...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