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雯雯 通讯员 杨振燕
风险小、利润高,莱芜市肉牛数量稳步增长
“这几年牛肉紧缺,肉牛行情一直挺好,一斤13元。”莱城区和庄镇上崔家庄村养了270多头牛的养牛大王徐常吉说。如今,老徐的牛还没等上市,就有不少大客户慕名而来。他的年收入能过百万元。“他这儿的牛现在可是要竞价才能买到。上海、滨州、江苏的大型屠宰场都抢着来这儿订牛,谁给的价高就给谁。”来学习经验的柳善祥插话说。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随着肉牛行情逐渐走高,肉牛的养殖户也在逐渐增多。
市畜牧兽医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莱芜市的肉牛养殖户大都从东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引进600斤左右的利木赞、西门塔尔等杂交育成肉牛,短期育肥后出售,周期短,风险小,利润高。从2007年起,牛肉价格一路看涨,2012年育肥牛出栏价格为26元/公斤,每头牛平均利润在3200元左右。由此可见,肉牛的需求量及肉牛价格都在呈正比增长,肉牛产业所蕴含的经济效益也愈来愈大,加上合作社带动能力的不断增强,莱芜市的肉牛数量也是稳步增长。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全市肉牛发展到42784头,期末存栏24133头,累计出栏18651头,肉牛养殖场(小区)已发展到15个,规模养殖户96户,全年牛肉产量达到3785吨。
资金、土地有限,技术缺乏等使肉牛产业发展受制约
在如今行市向好的情况下,不少养牛户想扩大规模,但摆在面前的一些问题让肉牛养殖户进退两难。“没有足够的土地,想再扩大规模也难。”一家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养牛数量的增多,牛舍、饲料间等都需要不断扩容,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场地,眼下农民惜土如金,土地流转有些困难,这对一些有能力、有眼光、会经营的养牛大户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俺养了六年的牛,觉得养牛不如养猪,猪就是娇气点,但咱买得起,养个几十头也没问题。一头牛的进价就是10000多元,还不加人工、饲料、水电等费用。单说资金周转就是个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根本转不动。”一曾经养牛的养殖户说。记者采访中发现,除几家大型合作社外,莱芜市肉牛养殖户相对较为分散,而且规模较小。若单纯养几头肉牛,周期长、费时费工不挣钱,而适度的规模养殖资金投入量较大,普通农户很难筹措到大量资金来扩大规模。这也是导致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咱市的肉牛很多都是从外面进,进的都是公牛,能够自繁自养的户家很少。”天泰畜牧养殖合作社的
负责人朱效亭说。据记者了解,牛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肉牛业发展的瓶颈。朱效亭曾和记者算了笔经济账:饲养1头母牛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每头犊牛的卖价也在2000元左右,加上受孕、成活、疫病风险,母牛的饲料成本不断增加,饲养繁殖母牛的收益小而风险大,这使许多养牛户不愿意饲养母牛。
让肉牛“牛”,必须创新思路
调查数据显示,莱芜市市场普通牛肉的售价已经达到57元/kg,质量比较好点的优质牛肉更是高达70-80元/kg,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表明莱芜市已进入牛肉需求的快速增长期,因此肉牛养殖业的潜力是巨大的。
为提升参与肉牛养殖的积极性,从2010年开始,莱芜市实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有5个规模肉牛养殖场被确定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8个规模肉牛养殖场被确定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肉牛养殖户扩规模上水平。“养牛也需要科技,也得有技术,指望祖辈传下来的老办法用在规模化养殖上根本不行。除了不断引进品种优良的肉牛外,怎样调配牛饲料,让它的膳食结构平衡来提高肉牛的品质,也有不少学问。”采访中,徐常吉多次提到养牛要讲究科学饲养管理。养牛十年来,除了高薪聘请曾在畜牧站工作过多年的技术员,徐常吉把能找到的养牛方面的书翻了个遍。不懂的或养牛中遇到问题,他就去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寻找养牛方面的专家。“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有些东西和书本上是不一样的,找有经验的拉拉,少走不少弯路。”每次进牛时,他都尽量与其他省份的养牛户交流经验,甚至不远万里到人家牛舍中去请教。
可面对资金、技术等难题,又当如何调动很多散户养殖的积极性?“合作社的力量不容低估。”市畜牧兽医局的工作人员说。2008年天泰畜牧养殖合作社肉牛存栏量不过2000多头,可如今肉牛年存栏量八九千头,不过五年时间。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社员”的运作模式,统一购进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让养殖户个个吃上“定心丸”。正是受天泰合作社的影响,到今年为止,参与肉牛养殖的群众已经达200多户,平均年收入20多万元。“规模养殖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盘活市场流通,拓宽肉牛产品销售渠道,从而进一步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保障农户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畜牧兽医局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猪、羊、鸡等一些养殖业的发展,基本都离不开社会资本和民间组织的投资,以及通过多渠道的融资途径来集中扶持,从而逐步建立起以财政资金为引子、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郝磊“这辆白色的车是谁的,堵在车库门口了,快查查……”年三十晚上,记者见到了正在处理“紧急事件”的吕宜增。今年58岁的吕宜增是滨河花苑的一名保安,这已经是他第三个春节不能回家...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