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韩瑞蕾
当滨州的夜幕降临,大多数人准备进入梦乡结束忙碌的一天,但对城市中的另一群人而言,夜幕降临并非意味着忙碌一天的结束。他们有的是开出租车的“的哥”,有的是夜市上摆摊卖各种小物件的经营者,有的是上夜班的工人,有的是加班的白领,有的是经营炒菜水饺的快餐经营者……他们的存在让这个城市的夜晚不再孤单。今天,就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滨州的夜宵经营者这一群体。
水饺地摊搬进了门头房 时间:23:30 地点:市区渤海十路黄河七路
市区渤海十路,滨州特色餐饮一条街,每到傍晚家家店前停满了车辆店内是宾客满座,甚是火爆;然而时间一过9点半就变得冷清多了。大多数店这是或是等着打烊或是已经打烊。时间已是深夜11点半,原本车来车往的街道冷清了,灯火通明的店铺大多已经熄灯打烊。在黄河七路以东确有一家水饺店门内却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这家水饺店,主营水饺炒菜和麻辣串,老板不是一个人,而是原来三个相邻的地摊摊主。2015年之前,他们一直在市区渤海十路黄河七路摆地摊,傍晚5点半左右出摊,凌晨两点多收摊,无论寒暑都是如此。
此前,这个路口每到傍晚就集中了八九个地摊摊位,一口锅,几张桌子,几个灯泡就可以正常营业,主营炒菜水饺麻辣串等。他们日落而出,凌晨两三点收摊回家。凭着低廉的价格和实惠的菜品,吸引了不少食客,在餐馆林立的渤海十路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015年滨州创城,不再允许地摊出摊,他们也就不再出摊,在家休息。十月份左右,他们合计着租下了现在的房子,简单装修之后重新开始营业。
“俺们家的水饺都是现包的,肉都是在中百大润发超市买,薄皮大馅,吃过的都说好。搬到屋里后,关门时间也晚了,现在只要有来吃的,我们就做,最晚的时候5点半(凌晨)关门”正在和陷的老板说道。记者了解到,来此吃饭的多是出租车司机和一些下了夜班的工人。一盘水饺,的哥足以果腹,支持到早上交班;几个炒菜几瓶啤酒,足以让晚归的上班族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而在收入方面,老板笑着答道“除去2万8的房租,赚的不比那些饭店差。”
“10点之后,市区开门的餐馆基本上都是烧烤,想吃点别的还挺难,这不有了这家水饺店,我们又多了一种选择。”几位在此吃饭的小伙子说道。
沿着市区黄河七路往东走,短短一个路口,还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几家亮灯的餐馆,牛肉板面,米饭丸子汤。门口亮着的招牌在深夜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显眼。
夜间娱乐业带起的夜宵经济 时间:24:00 地点:市区黄河四路 集集小镇
市区渤海七路,滨州的商业中心,白天,渤海国际内的各种快餐店、小食档生意红红火,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但是在这一带夜间营业的餐馆却不是很多,集集小镇就是其中一家。依托附近的KTV、酒吧、迪厅等夜间娱乐业,集集小镇经常营业到半夜11点,小店内没有多少顾客,收银员坐在一旁的桌子上看着手机,相对于KTV的热火朝天,这里要显得门厅冷清许多。“现在还不是时候,再过一会儿,就热闹了。”收银员告诉记者。
12点左右,集集小镇门口停满了各种车辆,不小的店面也差不多快坐满了,前来的就餐多为年轻人,在他们的脸上还能看出唱K的兴奋没有消散,原本安静的小店顿时热闹起来,还有人不断的推门而入,一时间,这家夜间小店迎来了夜间的消费高潮。
沿着市区黄河四路一路向东,来到市区渤海六路,旁边的三三两两的小店里亮着灯,屋内总是有几桌客人在交谈着。方向散开,在市区的各个街巷,总会有那么一两家小店亮着灯,他们或是烧烤店或是面馆水饺馄饨店又或是家常小炒,在午夜的滨州,坚守在那里。他们坚守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能够多赚到一碗面钱亦或者是为了赚到几瓶酒钱,他们的坚守却着实方便了夜行的市民。
也许,今后滨州的夜宵店会越来越多,品种会越来越多,从业者会赚到越来越多的钱,但是作为起步较早的这些从业者,他们的坚守史足以让后者去尊敬去学习,也足以让我们去记录,因为他们是见证者,见证了滨州夜经济的发展。
依托夜间工人消费的饭店 时间 0:20 地点:市区黄河二路四通商贸城
周边大企业云集,又紧挨着进出城重要道路,在这样一个位置,四通商贸城似乎成了一个“不夜城”。沿着坑坑洼洼的道路在商贸城里走一圈,各种各样的店铺林立其中,手机店铺、各类超市、饭馆、服装店、练歌房,几乎构成了商贸城的全部。这些店铺大都档次不高,所售商品价格“平易近人”。
凌晨1点,在一家面馆,记者花了5块钱吃到了一碗在市区能卖到8块钱的拉面,拥挤的店内尽管没有暖气,却感觉不到太寒冷,店内坐满了吃面的客人。他们大多年龄不大,一身工装裹在身上,脸上写满了疲惫。或是在等待或是在大口的吃着眼前的面。尽管面的味道不是很好,但是满满一大碗下肚,还是感觉饱饱的。
“开了五六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来吃饭的基本上都是魏桥和活塞厂的工人。菜不用做的多花哨,实惠是我们的特色。像这水煮肉片,看着不如市里饭店的好看,但是我们的量多味道也好。我这店是人歇店不歇,早上10点开门,半夜两三点关门。关门后还顾着人洗菜顺菜。”在一家小店里,大厨兼老板边颠着手中的大勺边回过头来对记者说。
■手记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夜间餐馆的营业高峰为半夜11点到凌晨3点之间,其余时间的客流量并不稳定。在夜间进店消费的顾客中,出租车司机所占比例超过一半。除了出租车司机,在娱乐场所消费后感到饥饿的市民也是夜间餐馆的又一消费主力。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今,夜晚休闲方式的不断增多,让习惯在夜间就餐的市民数量渐渐增加,半通宵模式甚至24小时营业的餐馆也就因此应运而生。这些经营者在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的调整着。他们根据自己门店的所处的位置、所面对的消费人群,不断的去调整着自己的经营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事实上,他们当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当面对现实情况时,理论只是理论。“半夜三四点之后基本就没有人了,我还在耗着,成本支出远远大于收入,不划算,所以我不会选择24小时营业。”一位“半通宵”餐馆老板告诉记者。
作为经营者,不论是创业前还是经营过程中,对市场和市民需求进行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发现问题,才能避免问题,甚至率先从问题中解脱出来,这就需要在经营中不断收集反馈,悉心调整,而不只是在营业之初探清需求那么简单。对经营者来说,消费者未必就是上帝,但必须坚信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定是商业活动的导向标。
时间已是凌晨1点,餐馆的老板又迎来了一个高峰期。他们的探索还在继续着……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 孟 星通 讯 员 胡 磊仇 娜 晚报讯 4月15日,滨州市老年大学滨北吾同苑...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