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 超
5月10日凌晨,重庆石柱一外科医师被就诊者砍伤,伤势严重被送入ICU,尚未脱险……进入5月,医患事件似乎一下占据了舆论场的“风暴眼”:从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到安徽男子刘永伟在医院做手术后“右肾缺失”,再到广州退休医生陈仲伟被25年前的患者连砍数十刀致死,这一连串的事件不断刺激着媒体与大众的神经,甚至遮蔽了医患之间实际上更为普遍的亲密。
这几天,滨州很多医务人员的微信头像都变成了“黑丝带”,他们用这种方式纷纷表达对陈大夫一事的悲恸,也表达了对自己职业前景的担忧。魏则西是受害人,陈仲伟也是受害人。一边是患者一边是医者,他们虽代表不同的群体,但是谁受害都不好。而舆论分化,偏向左,或偏向右都会失去公平。舆论应该做的是,团结他们。
其实,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恶性伤医事件,毕竟是极少数。笔者跑医院新闻已有四五年的时间,见到更多的是,医生的敬业和患者的配合,医生的付出和患者的满意,医生的用心和患者的信赖。这种信赖,让很多医生跟患者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这份信赖,是双方共同维系得来的,来之不易。可是这份信赖,如今却被过分渲染的恶性事件掩盖。现在越来越多的无良媒体为博眼球,热衷于盘点各种恶性事件的细节,非要让人们认识到医患关系有多么“恶化”。这种舆论导向,很容易将极端个例变性为普遍现象,也很容易把人们“带进沟里”,遮蔽了人们眼中的光明。
其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非理性的情绪,增加民众对医生群体的不信任,甚至于“妖魔化”医生和医院。其实,在陈仲伟一案中,一方面不排除凶手有精神病史,但另一方面,凶手很可能受到了社会上的这种负面影响。一些媒体对此没有做建设性批判,却反而将怒火引向了最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信任”的种子一旦滋长,很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导致医闹、伤医、杀医事件发生。
另一个恶果是,医生不堪压力,选择改行。不只医生想改行,很多父母也不愿子女学医,一些医科大学一再降低录取分数。若新医生越来越少,老医生压力势必会加重,这会让医患关系坠入恶性循环,殃及后世。
遥想古时的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等,这些悬壶济世的名医深得百姓信服,被传诵至今。现今不同的是,中国只有280多万名医生,每年却担负着门诊量数十亿人次之巨,居世界第一,他们保障十三亿百姓的生命健康,其情况纷繁复杂不可估算,令人咋舌而毫无征兆的那些恶性事件的出现,也就避无可避。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一位美国医生的墓志铭。人体是复杂的,医学作为辅助健康的科学,不可能完全改变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只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类健康。因而,医生不能被妖魔化,也不能被神化。
“医与患,起初就不是两个阵营,他们本应是并肩对抗病魔的同一战壕的战友。”这是有着三十多年医疗工作经验的大夫、滨医附院急诊科邱建清主任几年前对笔者说的话。邱建清说,患者带着期盼焦急地来到医院,发生别扭在所难免。而大夫应该做的是,严格按照正规程序诊疗,换位思考、耐心沟通,赢得患者信任。这是医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而保护他们的规定、法律呢?不是没有,对医闹的处理办法都有明文规定,出现意见分歧可以通过医政部门找第三方鉴定,也可以诉至法院。可是,人们不熟悉,因为宣传的不到位,因为这些办法没有深入人心。当人们遇到医疗纠纷,会像遇到交通事故一样,首先想到的不是争执闹事,而是主动找交警、保险公司,那么,那时的医患关系才会不成问题吧。
新闻推荐
无棣供电公司获省公司“五四红旗团委”称号□通讯员 王清华 晚报无棣讯 5月4日,在中国共青团建团94周年之际,无棣供电公司团委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