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山东省表彰了200名优秀共产党员,在滨州市当选的7名党员中,有一位是社区工作者,她就是滨城区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综合党委书记于艳。
今年43岁的于艳,从事社区工作已近10年。从对社区工作一无所知,到精于管理善于创新,中间凝聚着她的辛勤汗水,也是她不断主动学习的结果。
7月8日,记者来到彩虹湖社区办公楼,原以为社区“一把手”的办公室一定在最中间最显眼的地方,没想到竟是在三楼最西边,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
“由于办公楼房间紧张,就把原来的仓库改成办公室了。”于艳解释道。与此相应,社区办公楼内的棋牌室、图书室、妇女儿童家园等,间间都是宽敞明亮。
组建滨城首个“综合党委”,根据党员特长成立“特色支部”
在于艳的桌子上,放着几本社会管理方面的最新书籍。于艳说,只要有空就看看。从2007年到利民社区工作开始,她就养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
当时的利民社区,是滨州市第一批成立的社区,对于如何管理、组织活动、提供服务,本地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于艳就通过上网学习、读书看杂志、外出参观等方式,逐渐了解社区的职能和开展服务的方式。
她尝试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免费体检、消夏晚会,为70岁以上的老人定制蛋糕、过生日等,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这些活动,也让利民社区备受关注。
2009年,于艳调任泰山社区党委书记。在这里,她除了继续开展之前的活动,还根据辖区单位多的实际,于2012年成立了滨城区首个“综合党委”,党委委员是各单位分管党建的负责人,借用他们的力量,实现了社区的有序管理。
此外,于艳根据党员的不同特长,成立了多个“特色支部”,如文体党支部、书画党支部、康健党支部、网络党支部等。这些支部的党员们能一展所长,而社区居民则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013年,担任彩虹湖社区党委书记后,于艳也成立了综合党委,整合辖区内的52个企事业单位、1814名党员。以楼宇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大、中、小若干个单元网格,在各级单元网格同步设立党组织,构建起“社区综合党委——3个网格党总支——26个小区党支部——69个楼院党小组”的四级党组织网络体系,实现了组织网络全覆盖。
组建全市首家“公建民营”日间照料中心
彩虹湖社区共有破产企业13家,下岗职工多、弱势群体多。上任之初,于艳曾连续17天写出了5万余字的“民情日记”。
依据“民情日记”,于艳对特困家庭、贫困学生、空巢老人进行梳理分类,建立详细的年度帮扶台账。对于老年人,于艳特别关注,也赢得了老年人的信任,大事小事都来找她帮忙。考虑到这些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于艳决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家政公司合作成立日间照料中心。
2013年11月,全市首家“公建民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彩虹湖社区成立,同时还建成了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呼叫平台,实现了生活、医疗、紧急救助、健康咨询一体化;先后打造“彩虹民生一号”“彩虹民生直通车”“彩虹民情服务‘6S’流水线”等系列知名爱心服务品牌。如今,每天都有五六十名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文体娱乐活动。
在社区管理过程中,于艳一直引导居民自治。“寻找和培养‘领袖人物\’,是我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管理就会事半功倍。”于艳说。
比如,经常有居民反映宠物犬扰民,仅仅发明白纸提醒养犬户,起不了很大作用。于艳就组织开展了“宠物选美大赛”“宠物运动会”。在这两个活动中,她发现了一名热心肠的“领袖人物”,顺势成立了宠物协会,由他担任会长并向会员讲解养宠物的注意事项,大家都很能接受。与此类似,于艳先后组建秧歌队、腰鼓队、广场舞队、太极拳队等30多支队伍,充分发挥了居民的自治作用。
筹建“小区公益站”,为居民创造活动机会和平台
“我觉得社区党委书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拉车人,”于艳说,“我有责任、有能力去创新,也更有信心了。”今年,于艳在武汉大学学习基层党建社会管理创新课程感觉收获很多。
目前,她正在探索一项创新之举:筹建“小区公益站”。这项创新是针对当前商住小区多、居民彼此不熟悉的现状,通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楼长、党员的联动,为居民创造活动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熟悉起来。当前,于艳在渤海花园找了一间车库,正在进行装修。业主委员会入驻后,就可以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吸引居民参与。这个“公益站”成熟之后,可以将这一模式陆续在其他小区推开。
新闻推荐
...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