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宝凯
通 讯 员 李 鹏
7月11日是我国第12个航海日,滨州市港航局、滨州海事处、滨州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各县区港航所等部门齐聚滨州港,为港口建设运营建言献策。会议强调,在“两区一圈”深入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滨州港航要抢抓历史机遇,以航海精神推动港航事业发展,深入实施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
同时,会议还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爱护海洋、保护海洋,支持港航发展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成为全市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让海洋文化、航海文化成为我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航海日活动成为我们的一项品牌性、标志性活动。
>>>港口建设与运营并重
化工码头建设紧张有序
7月11日,天气炎热,滨州港海港港区温度达到了34度,但在港区2个3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施工现场,工人们依然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大型半潜驳停靠在岸边,数个沉箱正在岸边浇筑晾晒。
“我们已经成功安放了多个沉箱,借助于半潜驳等科技手段,目前,施工正在稳定有序进行中,我们有信心将化工码头建设好。”山东滨州港化工码头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气囊搬运法,将重达1800吨的沉箱进行水下安装,这是滨州市目前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首个重力式沉箱码头。码头总长616米,设计年吞吐量540万吨。
在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作业现场,工人们正在操作吊车将铝矾土卸装,多艘远洋轮船停泊在岸边,一辆辆货车将铝矾土运走,港区一片繁忙景象。
>>>通航一年效益初现
经济、社会拉动作用明显
如今,海运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海运承担了我国近90%的外贸货物的运输量、95%的原油进口和99%的铁矿石进口。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应该说对我们与周边国家发展贸易并实现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自去年6月26日通航一年来,目前累计完成铁矿石、铝矾土、玉米、小麦、水泥管桩等各种货物吞吐量近200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随着滨州港建设的快速推进,北海沿海正逐步成为临港经济的沃土,魏桥等多个投资数百亿的大项目已在此落户,而港口经营企业、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和水路运输企业已经初具规模。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滨州港的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万吨级航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76亿元,已进入施工收尾及验收准备阶段;液体化工码头工程概算总投资5.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确保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通关中心联检综合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约1.57亿元,项目立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规划设计条件等前期手续已办理完毕,7月上旬将进行总承包施工单位招标,预计8月份进场施工,年底前主体完工。
>>>港口建设有序进行
向国家中型港口迈进
面对国内国际运输、航运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为推动滨州港大开发、大发展,滨州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宗海介绍,下一步将下大力推动3万吨级航道工程交工验收并启动5万吨级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配套设施基本全面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完成6#、7#泊位工程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确保液体化工码头1#、2#泊位主体完工。
此外,推动滨州港通关中心联检综合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项目主体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主体框架;600套公租房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启动港区内疏港铁路、集疏管廊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年内实现散杂货吞吐量超过230万吨。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围绕提升港口运营能力、加快码头泊位建设等重点任务,力争5万吨航道投入使用,启动10万吨航道建设程序,码头泊位达到10个以上,2017年港口实现一类口岸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力争至2020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集装箱运输达到10万标箱。”徐宗海说道。
新闻推荐
滨州创业者联盟2015年1月17日成立,由滨州本地创业者自发组建而成,设有秘书处、公益慈善部、事业发展部、财务部、会员发展部、联盟商学院等八个部门。目前正式入会会员110家,聚集...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