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高杜美了!
1959年10月,杜述连就组建过公社运输管理站并任站长。虽然那时主要从事粮食调运工作,但对社队企业的管理积累了不少经验。北镇公社领导基于发展社队经济的需要,又把杜述连从村支部书记的该岗位,调到社队企业的领导岗位。
1965年9月,调任滨县黄河港口装卸队书记。
1966年6月,他又承担了筹建公社制棉厂的任务,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办企业。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情及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雄心,到乐陵、周村等地参观学习、请老师,寻能人,借款购进旧设备。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制棉厂就投入了生产。同时,北镇公社所属几个村的家庭妇女入厂当了工人,为制棉厂纺纱织布,不但解决了制棉厂的用工问题,也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制棉厂的投产不仅为公社经济的腾飞助了力,同时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
制棉厂投产后,12月份,他又被调到北镇公社卫生清扫队任书记。那时,清扫队只有几辆拉粪便的地排车,职工不到20人,在六街租用民房办公。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地委、行署机关及驻地的厂矿企业。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清扫队已不适应社会需求。他带领班子实地调研后,将清扫队扩编为大队,下设三个小队,职工增加到150人。粪场由原来黄河大堤南占地1020平方米的一处,又增加了天王堂村西和徐家村西各一处,占地达3066.7平方米,后来在任铁匠村北又建了一处占地1330.6平方米的粪场,先后修建公厕14处。运输工具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由人力拉运过渡到畜力、机械拉运,各种机械车辆达到34部,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文化大革命”中,他充分发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作用,带领全体员工,坚持党组织按期活动,每月15日党小组会,30日支部党员大会始终没有间断,有力地促进了清扫队各项工作的发展。公社书记康金堂受冲击,他找“造反派”把康金堂要到清扫队进行劳动锻炼,实为保护起来。他在清扫队20年的时间里,为清扫队的发展呕心沥血,使其不断壮大,为滨州市区的环境卫生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 崔 畅通 讯 员 李皓阳晚报讯 近日,由市总工会、市交通运输局主办,滨州交运集团承办的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从...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