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一娟 本报通讯员 李传明 孙宝利
在税收管理中,大企业具有组织结构庞大,信息系统应用率高,税收业务相对复杂,税收筹划意识强等特点,税收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滨州市地税局创新拓展大企业服务与管理的方法和路径,组建专业化工作团队,优化大企业管理和服务措施,引导大企业开展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通过在全市选择大企业进行试点,帮助企业建立了税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基本框架,建成并试运行了资产购置、开发建设、销售转让、对外投资、企业重组、关联交易、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土地增值税清算等若干分事项税务内控制度模板。
通过开展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等税收风险评估工作,市地税局设置各类风险特征指标107个。并通过汇总梳理和浓缩加工,将风险特征指标植入大企业的内控流程之中。以风险特征库为基础,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定期制作税务风险清单,通过风险清单为企业提供指向性较强的风险提醒服务。截至目前,已向企业发放风险提醒清单336户次,涵盖税务风险287个,企业自查面达到100%。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企业自行补税逾亿元。同时,发现多报超缴风险21户次,全部进行纠正处理;追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2项,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700余万元。
国地税部门深度合作,开展大企业税务内控制度建设试点
成立由市县两级国、地税部门分管领导任组长,大企业税收管理、税政、纳税服务、反避税、稽查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试点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通知》,为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来,与市国税局深度合作,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了13户内控基础较好、财务会计核算较为规范的大企业为试点对象,推行大企业税务内控制度建设试点,以个性化服务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组建专业化工作团队,实施“专家会诊”和“兵团作战”
按照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现代化要求,滨州市地税局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性、纪律性、团队性和责任心的大企业服务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统筹市县两级征管力量,通过基层推荐、业务考试、综合评价等程序在县(区)局选拔,成立12人的专业化团队。下设4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政策咨询及答疑、风险分析及应对、内控调查及控制测试等具体工作事项,实施“专家会诊”和“兵团作战”,累计处理大企业执行税收政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20余项,提供专业的政策解读40余次,确保了税法适用的确定性和税法在全市层面执行的统一性;征集大企业意见建议21项,形成书面意见和建议12个,为税政部门完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在引导协助大企业设计、制定和执行税务风险内控制度过程中,识别出大量税收风险。其中既有因计算、适用税率错误等导致的少申报纳税问题,也有因计算错误、不懂税收政策特别是没有主动申请享受税收优惠等而导致的多申报纳税问题。
例如,在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过程中,发现某企业受让土地应纳契税,其计税依据存在计算错误的风险。通过执行询问和重新计算等测试程序,发现企业缴纳了2075万元城市建设配套费,未按规定并入土地受让价格申报缴纳契税,漏缴税款83万余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
一项业务活动或交易事项产生的信息,都会依赖业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传递、处理和流转,最后以货币金额形式归集汇总到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税务机构)计算应申报缴纳税额的直接依据。市地税局以大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和业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引导企业开发税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或改造原有信息系统),在大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和业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每个风险节点植入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与机制,找到了企业自行开展税务风险控制和税务部门风险管理的“切入点”、“结合点”。
比如,企业税务专员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做应交税费的账务处理时,需先进行各个税种应缴税额的计算,则在此节点植入“复核控制”,由更高级别的税务专员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处理,未经更高级别的税务专员复核,系统提示不得进行账务处理,从而降低应缴税额差错风险。目前,13户试点企业已全部实现税务风险自动化控制,进入“智能化控税”阶段。
规范内控流程管理,落实问效考核机制
与国税部门联合颁布《滨州市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建设手册(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对大企业财务内控、会计核算方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初步调查和测试,确定企业税法遵从意愿、管理基础和遵从能力,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职责分离和授权审批等内控制度,对企业原有内控体系建设做出初步的、客观的评价。开展全流程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制定应对措施。对税率的确定,计税依据的数据来源和调整,应纳税额的计算等细节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分税种、分事项识别评估风险节点和发生概率,分析风险原因,制定相应控制措施。运用询问、观察、检查、重新计算、截止性测试等测试程序,对制度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再评估,对发现的制度设计缺陷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
把大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系统,强化问效机制,确定考核标准,看各责任单位是否按要求期限顺利推进各阶段工作,备案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可操作;看通过大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否发现了存在的主要税收风险,风险应对是否有效,核实的纳税问题是否依法进行了处理;通过内控测试,看内控制度是否在企业得到有效运行。
新闻推荐
本报滨州讯(通讯员刘学静报道)太平卓越臻享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将于近期在全国上市。该产品着眼于为高净值客户群体提供资产配置的解决方案,在保留了原有卓越“高额返、快速返、终身返、可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