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红军
8月8日,滨州市沾化区连着下了两场阵雨。雨后,记者来到黄升镇东姜村,天气有些闷热。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说:“就怕这样的连阴天了,家里(用电)经常跳闸,一准就是线路出问题了,今年已经遇到过好几回了。”
今年52岁的村民李学凯,对电压不稳的情况深有感触:用电热壶烧水,白天15分钟多才能烧开,到晚上就得半个小时多,“(村民)用电量大,电压低”。
东姜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现有293户867口人。该村支部书记姜化凯表示,村里用电问题主要是线路老化,“下雨阴天多了,漏电跳闸的概率比较高”。
据姜化凯介绍,除了多年前“入户线”改造外,自1985年以来东姜村的电线就没有改造过,这实实在在影响到了村民用电。
在前段时间的阴雨天,东姜村再次遭遇跳闸停电的情况。“一户线路问题就引起整个村庄跳闸停电。”姜化凯说,“我们最终用了一个上午,一户一户地送电排查,才查清楚哪儿出了问题。”
在新一轮“农网”改造中,东姜村已经完成了“入户线”改造、变压器增加,但是村庄主干线还是老旧线路,农民用电新需求还在继续加大,这都是急需迈过的两道坎儿。
姜化凯表示,这几年电网升级改造,有些村庄线路老化问题已经解决,有的还没有解决。“我们已经在当地供电所‘排上号\’了,会尽快给村里的旧线路进行改造。”
过去,东姜村的变压器只有50KVA,后来经历了两次改造。姜化凯说,“考虑村民的用电量大,我们先是集资安装了一台315KVA的变压器,后来供电公司又免费安装了一台200KVA的变压器。”
沾化区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东姜村有2台变压器,户均容量为1.41KVA。低压线路为35平方裸铝导线,供电半径长度0.8km。“东姜村的供电容量等基本合理。”
而对于东姜村用电问题,沾化区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估计是跟变压器位置、供电半径长短等有关,这就跟农民浇地远近不同的情况相似。”
这位负责人说:“我们将关注东姜村的实际负荷水平,如有可能采取措施加以电网强化,以保证居民用电水平和安全。”
据了解,从实施新一轮农电改造以来,沾化全区438个村庄,已经有70%左右的村庄完成了升级改造。
沾化区供电公司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乡镇供电所会上报改造需求,我们再向上级供电公司申报,“根据轻重缓急,分批次进行升级改造”。
今年,沾化区再次获批低压线路新建及改造136.09千米,新建及改造变压器168台,总容量33600KVA,涉及到了134个自然村。这些工程也将于今年8月中下旬开始施工。
不过,除了线路老化、陈旧外,供电公司面临的另外一道坎儿就是:村民用电需求的新变化。
这些年,沾化冬枣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村民在村内建设储存冬枣的气调库也不断增多。在东姜村,建设气调库的村民就有70户左右。
李学凯不仅种植了10多亩冬枣,还建设了一个能储存1万多公斤冬枣的气调库。“村民们一起开的话,设备有时候就启动不了,而且电压不稳,达不到转速,容易损伤设备。”
姜化凯表示,全村种了700亩左右的冬枣,基本上能种的都种了。“一亩地毛收入在7000元到10000元,老百姓收入水平确实提高了。”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地区的消费升级,离不开农村供电能力的提升。根据相关要求,到2020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要达到99.8%,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KAV。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现在农村电网遇到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农村空调、电炊具、电动加工设备等电器使用量在明显上升。姜化凯表示,村里有1/3左右的村民都安装上了空调。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家里装了风扇,都舍不得用,电费是真高。“现在,空调说安就安上了,安上了就要用。”
根据沾化区供电公司数据,全区2015年售电量9.51亿千瓦时,居民电量1.31亿千瓦时,占比13.8%,较2014年同比增长12.67%;2016年售电量9.72亿千瓦时,居民电量1.36亿千瓦时,占比13.97%,较2015年同比增长3.47%;2017年售电量10.67亿千瓦时,居民电量1.54亿千瓦时,占比14.42%,较2016年同比增长13.33%。从数据情况来看,农村用电占比每年都有提高,主要负荷增长基本属于居民日常生活用电自然增长。
从全省来看,今夏山东电网已经连续四次创负荷新高,从7月31日起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有序用电,全省有近5000家工业用户参与错峰、避峰,确保让电于民。
沾化区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7天就过了高温负荷用电,但今年从7月17日开始到现在,高温用电负荷还在持续当中。”
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用电负荷持续增长,过去的电网建设亟待改造和提升,从而扩大容量,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新闻推荐
□记者李剑桥实习生齐悦报道本报滨州讯近日,全国(滨州)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在滨州启用。这是规划建设中的...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