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一颖
初冬时节,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张赵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路旁的冬青树绿意依旧。
很难想象,这片坐落在鲁北盐碱地上的村子曾是远近闻名的荒凉村,负债14万元,苦于村中无路,村民常常“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带领村子蜕变的,是6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峰云。
18年前,正在镇农机管理站担任站长的张峰云按照组织安排,从镇上到村里任职。由于村民盖房垫高了地基,久而久之,村里的路变成了沟,每逢下雨,村民都溜着墙根儿走。当年,村中一位姑娘结婚,张峰云作为长辈送她出嫁。不巧的是,结婚前一天下了暴雨,村里到处是泥水,迎亲轿车根本进不了村。无奈之下,新郎新娘只能穿着礼服、婚纱和高筒雨靴走出家门。婚礼摄像师一看这场景,说:“这段不用录,录下来也不好看。”那天,张峰云内心被深深刺痛了,酒席上一口饭也吃不下,只想着赶紧把路修好。
修路,钱从哪里来?这时,张峰云听说有人想承包村里的荒地种棉花。征得本村党员和村民同意后,张峰云报请镇党委批准,村里800多亩荒地成功承包出去。接下来,村里另一块2000多亩的荒地被本村村民承包下来。“对方预付了承包费,大约有30多万元。我们还清了村子的负债,终于有了村集体收入。”
为了让全村人信服,张峰云把20万元修路费托付给村里威望极高的张长法保管。每动用一笔钱,张长法都仔细记录下来,过段时间就向全村人公布,村民都清楚钱花到哪儿了。
2001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张峰云和村民们开工。先从村外调3万方土,把道路坑洼处填平,又进行道路硬化,直到6月,终于修好了第一条路。“那段时间,我没白没黑地泡在修路现场,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把路修好,让大家伙儿下雨不再溜墙根儿。”
“峰云不是来摆架子、混日子的,一起步就解决了这么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路修好了,张峰云也走进了村民心中。2013年,滨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市派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张峰云和村干部刨下深树坑,埋下牛粪等营养质,填上外地运来的中性土壤,再栽下根部带有原地土壤的树木。在大家精心照料下,白蜡、冬青、小龙柏等5万株树都成活了,一改村子“苦海沿边不见树”的荒芜境况。
张赵村有了路,有了树,村民还过上了“城市生活”。“峰云书记有想法有担当,整天想着怎么把村子发展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在他的带领下,又穷又乱的村子美起来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发云说。2014年,张赵村被列为全区“三改两建”(“三改”是厕所改造、纯净水改造、棚户区改造,“两建”是浴室建设、卫生室建设)试点村、先行村。为了尽早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张峰云和村干部不停地跑手续、跑材料、跑资金,紧盯质量、盯进度,当年就完成了全村旱厕改造、公益浴室建设、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干净饮用水改造工程,成为全市科学发展观摩会观摩点。
2017年,作为北海经济开发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第一站,张赵村又变了样。中心文化广场干净整洁,绿化苗木整齐美观,村里还投资硬化了环湖路面、清理了荷花湾,顺利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
“最近,我和村两委成员正准备办一件大事,就是建一所老年公寓,让村里老年人过上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张峰云说。
新闻推荐
近日,滨州梅女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个小时。就在被假“警察”各种套路套取账号和密码的关键时刻,真警察找上门来,成...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