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通讯员吕海波贾世林)12月23日下午,滨州医学院康复学部成立暨高层次人才聘任仪式在荣祥楼报告厅举行。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新西兰皇家工程院谢胜泉院士受聘为学部主任,学校同时聘任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及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介绍,学校自198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开始,30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的“滨州医学院模式”。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定了以医学学科为优势,康复医学、特殊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格局。直到今天,为克服学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均衡态势,康复学部应运而生。成立康复学部,是学校办学历史上又一次敢为人先的重要探索,是为顺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项重大举措。”
康复学部成立后,将受学校委托,统筹协调康复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康复工程研究院等二级学院和科研院所,整合各个学院的学术资源并进行统筹协调与管理。刚刚受聘康复学部主任的谢胜泉院士表示,今年9月成立的康复工程研究院和今天成立的康复学部,为学科交叉融合搭建了良好的治理框架,“大康复”学科体系的建设,将在人才团队、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更美好的前景。
据介绍,滨州医学院早在2013年就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需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康复医学院,发力康复人才培养和康复事业发展。近年来,学校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在推动康复事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把发展康复作为学校“一优两特”办学格局的一极;构建了“医、理、工、管、教、文、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康复”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滨州医学院-东芬兰大学康复医疗服务海外实践与培训基地”,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成立“国际康复工程研究院”;获批全国首批、山东省唯一康复治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最早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康复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假肢矫形工程等3个专业正在申请国际专业认证;多次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康复类高端学术论坛,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签署八项战略合作,首个地方康复培训基地落户滨医,国家级特殊教育与康复园区建成启用,等等。
今年9月,由谢胜泉院士领衔,滨州医学院牵头,青岛理工大学参与,共同组建“滨州医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康复工程研究院”,得到了作为全国12个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的烟台市的大力支持。“研究院”将聚焦国内中高端辅具缺乏,辅具材料低端,产业化落后,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等短板,针对烟台市科技与产业战略、高端辅具类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经济转型,搭建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国际科技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五大功能平台以及相应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形成集研究开发、中试生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格局,为烟台市重要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全力建成立足烟台、面向世界、独具特色、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高新技术成果集散地、高层次人才集聚与培养基地和高新企业孵化基地。
新闻推荐
□通讯员徐彬记者李振报道本报滨州讯12月14日,滨医附院脊柱外科团队成功实施该院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腰椎滑脱改...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