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简称“双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
成都市锦江区通过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一关键,严控作业总量和控制课时总量,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并加强对作业负担、课后服务、学生睡眠、宣传引导开展督评和改进,逐步构建起了被称为“一评两控三提四督”的多层次、立体化工作体系。
据了解,锦江区以教育质量监测推进评价改革,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等要求,从学生发展质量、教师发展质量、学校管理质量、区域管理质量和家庭成长环境五方面丰富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并在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率先建立完善的区县级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工具。
抓严“两控”守底线
锦江区教育局要求所属学校严控作业总量,规定由学校教导处负责,建立年级、班级作业统筹机制,常态实施学生作业时长记录与反馈,规范教辅使用,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该区在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和“两操”的基础上,率先探索校内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每学年不少于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实施劳动教育,扎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抓好“三提”强质量
锦江区还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效,通过开展“锦江好课堂”建设,指导各校按照《“锦江好课堂”建设指导意见》实施“零起点教学”,聚焦非常规问题解决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一次教学有效性,提倡课堂过关过手、至少保障10分钟学生练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课业负担。锦江区特别重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教科院将作业设计研究纳入教研体系,区域各年级教研每期至少开展一次作业设计专题教研活动。各学校不断强化教学改革研究,围绕课堂教学开展课题或小专题研究,推动学习工具研究与运用,培育学生课堂学习的思维品质,推行分层、分类教学改革研究,因材施教,促进教师深度地教、学生深度地学。
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锦江区将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做好答疑辅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落实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加强巡视与指导,完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和反馈机制。有条件的初中学校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同时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参与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
抓实“四督”促改进
锦江区将作业负担纳入专项督导,由责任督学开展督导,与学校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并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公众督导团专项督导。业务科室加强课后服务情况调研,确保学校规范有序开展课后服务,落实“5+2”课后服务模式,即课后服务每周5天均开展、每天开展2小时以上,且结束时间不得早于17:30。在保障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不得组织集体教学、传授新课。
通过集体视导和专题调研,深入师生了解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合规性、学生时间规划的科学性,以及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教辅使用的规范性、在校作业完成的时效性等相关因素的落实情况,保障学生睡眠时间达标。
记者 周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泰山)昨日,成都市不动产抵押登记银行综合服务点挂牌仪式在成都农商银行举行。即日起,成都市民可就近选择不动产...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