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巡河前,我都会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做好准备才出发。学校离巡河的地点不远,我会骑单车或者坐地铁去……”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三的罗诗惠同学,是新津2020-2021年度的12位民间河长之一。2021年8月31日,她为期一年的民间河长任期就结束了。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她所负责的那条河流,水体从黑臭变得清澈,居民不再将剩菜剩饭倒进沟里。“非常欣慰,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我们的环境,这一年的经历,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教育和成长。”罗诗惠说。
为了增加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经历,2020年8月,罗诗惠报名参加了新津第二届民间河长活动。她被“分配”到的那条河流叫“下沟”,是位于花桥街道一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河。2020年9月第一次巡河,她就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条1米多宽的小河沟,有些地方水体黑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看到罗诗惠身穿“民间河长”的蓝背心,不少居民都主动向她反映情况。原来,当地居民直接将剩饭、剩菜等生活垃圾与污水排入河道,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原因。
罗诗惠立即进行拍照,在专门的微信群里发布河流情况照片以及定位。根据之前建立的相关机制,这一情况立即被传递给新津总河长办公室,之后被传递给相关的街道和社区,启动整改措施。
一个月之后,罗诗惠再次巡河时欣喜地发现,原来的问题已经得到整改,黑臭不见了,小河沟恢复了清澈。“这种改变极大地鼓励了我,那之后我干得更起劲了!”罗诗惠说。
“下沟”长3.5公里,罗诗惠每次巡河都要步行走完这段路,会花去4个小时。“每一次,我都是怀着让这条河流变得更好的信心和决心去走这段路。事实也是如此,每次巡河,都可以发现水体的情况比上一次更好。”
与新津区总河长办公室合作开展民间河长工作的,是成都市一家5A级社会组织——绿氧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据中心工作人员曾祥蓓介绍,刚刚结束的新津第二届民间河长工作,民间河长现场调研144次,巡查时长432小时,巡查1344公里,发现的问题已完成整改。
新津区总河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动民间河长,是对现有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的有效补充。通过发动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公众等成为民间河长,以每月的巡河活动等形式来发现河流污染问题,与区—镇—村三级河长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共建共治共享新津水环境,共同推动新津区幸福河湖建设。
本报记者 李娟
新闻推荐
(公告时效:即日起至15日)一、招标项目简介:经成都市锦江区行政审批局批准,成都川报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