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坑出土玉琮上的神树图案
2号坑1号青铜神树拓本
发现背后
三星堆考古发掘新发现不断披露,不仅吸引大众的关注,也同样吸引着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们。在刚刚公布的一批新出土器物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注意到了一枚很特别的玉琮——在琮的两面各刻画有一棵神树纹,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这枚玉琮出自3号坑,报道称玉琮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对应的两侧线刻神树纹样,刻痕甚浅”。今年6月,王仁湘出版了新书《方圆一体:玉琮的故事五千年》,此次重启三星堆发掘,他也一直在跟踪关注,并对其中出土的玉琮尤为留意。
对于3号坑出土的这枚玉琮,王仁湘通过仔细观察相关图片,发现神树绘有底座,而且应当是双层底座,“我推测神树的主干在下层底座上是可以旋转的,不然这个双层底座的设计就没有实际意义。”他还注意到神树的底座耸立在两条贯通玉琮的平行线上,“这应当表示的是地平线。也即是说,玉工要表达的意思,是神树原本是树立在地面上的。”
考古界专家们大多都认为,玉琮的观念甚至部分实器,原本是由外部传入古代成都平原的,比如现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著名“良渚文化十节青玉琮”,带有典型的良渚文化烙印,推测应是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产物。“但古蜀人也有非常得意的仿制品。”王仁湘说,“而这件刻有神树图案的玉琮的发现,又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确证。”
王仁湘还由这枚玉琮的发现,做了一个新的推测:古蜀大型的青铜神树制作时,一定绘有精准的设计图。“当时的人不会只是凭借感觉做出了那么高大的艺术品。那么其他的青铜器也会是一样,有完善的设计,才会有完美的作品。”
那么,这枚玉琮上的图案,会是古蜀人给神树画的设计图吗?王仁湘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我更愿意说(这幅图)是写生或者速写,但一定会另有设计图。”
联想到本报报道的丝绸残留物上可能有颜色的新发现,有没有可能这个“设计图”曾画在丝绸之上呢?
“不排除这个可能。”王仁湘表示:“发现了这样一枚神树图玉琮,会让所有的考古人尤其是古玉研究者感到意外,它不合常理,太不合常理。玉琮上如果刻画上神面,如良渚文化那样的神面,大家都不会觉得意外。神树与玉琮的结合,启发我们重新探讨这两者的象征意义,这一点容我们留待日后再行研究。”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图据受访者
新闻推荐
2021中国西部跨境电商博览会昨日开幕 巨头聚蓉城 掘金跨境电商新机遇
参展商展台5年增长近10倍——最近,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在2021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谈到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