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做客央视新闻频道“三星堆宝物清点大直播”,为观众揭秘新出土的一件神秘砖形玉器。
这件玉器呈长方体形,顶部有圆孔,器身上刻画了凤鸟纹、兽面纹、神树纹、蝉纹等丰富的纹饰。
王方介绍,这些纹饰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金、铜、玉器上都有发现。例如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玉璧残片上就刻画了类似的凤鸟纹图案,但这件玉器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纹饰组合呈现,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也展现出古蜀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其中,位于侧面的蝉纹图案(也有学者称其为“人面纹”),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几件金器、玉器和铜器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图案。
这一形象,在古蜀文明代表性遗址——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中,或以金器形象单独出现,或刻画于通神、礼神的玉礼器上,且总是居于器物的显要位置,它或镂雕,或线刻,或彩绘,对于古蜀人来说显然有着明确的表征意义与特殊的指向性,应该是古蜀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符号。
放眼中原,在被称为“宝藏中的宝藏”的殷墟妇好鸮尊、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虎、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铜器上,也都能见到“蝉纹”的踪影。可以看到,在这些青铜器上,蝉纹不仅是主要纹饰之一,并且与饕餮纹、龙纹、凤纹等在信仰体系中具有特别意义的纹样和谐共舞。
为何一只平平无奇的蝉,会被古人视为神虫?
《荀子·大略》中记载“饮而不食者,蝉也。”蝉,俗称知了,盛夏时节常在树上鸣叫。在这样的高光时刻来临之前,它们的幼虫已在浑浊的地下蛰伏多年,以吸食植物根汁为生。漫长而黑暗的成长过程中,它们会历经数次脱壳,翅芽也随之慢慢长大,直至最后羽化成形,飞向高枝。
这样的超凡脱俗,成为了君子完善操行的象征。司马迁就曾用蝉比喻屈原的节操,说他不染世俗污垢,是洁净之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除了以蝉比德,古人更加向往蝉蜕过程中“死而复生”的轮回。从商周至秦汉,用玉雕刻而成的蝉,既是配饰珍玩,也是丧葬礼仪中常用的礼器,或系挂、或手握、或含于口中。古人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使死者复活。
从三星堆和金沙出土器物上的神秘图案出发,我们寻踪中原蝉纹。可以看到,在仰慕“蝉”的路上,先民们从来都不是形单影只。虽然只是一种推测,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三千年前,被崇山峻岭阻隔的古蜀与中原两地之间,已经存在着密切的交流并共享相似的信仰体系。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曾琦
新闻推荐
昨日,2021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及装备博览会(下称“体服会”)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本次博览会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