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与父母相认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文/图
“应该满30了吧。”当警察审讯问被抓获的嫌疑人小娃今年多大时,对方却含糊不清。无身份证、无家庭住址,也无任何其他信息,检察院退回重新侦查,引导侦查将重点放在小娃的身份信息上。经过民警的努力寻找,小娃找到了亲生父母,结束了自己30年的流浪人生。9月16日,中秋节前夕,小娃的父母从贵州赶来成都,接回走失30年的儿子。
没想到,一起车辆被盗案有了一个这样意外的结局。
落网的盗车人没名字没身份帮他找亲人
2020年12月3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国槐派出所接到一男子报警称,自己停在大观小学外的一辆面包车被盗。当天下午,警方在龙泉驿区洪河找到被盗车辆。12月7日,两名嫌疑人先后被抓获。然而,警方在审讯一名嫌疑人时,陷入了僵局。
“你叫什么名字?身份证号码多少?家在哪里?”简单的身份信息确认就进入了死胡同。嫌疑人自称叫小娃,其他信息一无所知。办案民警以为是对方故意隐瞒身份,但随着审讯的深入进行,小娃自小走失流浪30年,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人生经历引起办案民警的注意。小娃告诉民警:“想找到自己的父母,拥有自己的姓名。”
小娃向民警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情况。他自称,小时候在一家琉璃厂附近的孤儿院住过,偷跑出来后找不到回去的路,就一直在外流浪。
民警按着小娃所说的地方,去找孤儿院,可孤儿院是非法开办,早已拆除,也无法在民政相关部门查到他的档案。这条路断了。国槐派出所又采集了小娃的指纹和DNA,申报成都市公安局数据库进行比对。数据显示,小娃的指纹涉及2019年至2020年成都市5起盗窃案件,均因证据不足被释放。这条路也断了。
被拐/失踪人口DNA库对比成了国槐派出所民警最后的希望。
30年的寻子之路有了回音家人终团聚
几天前,身在贵州的谭刚(化名)和王英(化名)分别接到当地派出所的通知,他们走失30年的儿子找到了。刚接到消息时,他们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但看到DNA对比报告后,这对分开多年、曾经的夫妻从贵阳踏上了到成都的团圆之路。
在认亲现场,母亲王英泣不成声,从民警那里拿到一张儿子的照片,回忆起30年前弄丢小娃时的情景,几度崩溃。1991年3月15日,王英在贵州某公园做清洁工作,儿子就在旁边玩耍,但工作完成时,她发现儿子已没了踪影。儿子2岁时曾经走失又找回,让王英坚信能再次找回儿子,她疯狂地寻找儿子的踪迹,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停歇。报警后,夫妻俩自己制作寻人启事到处招贴,希望能收集到哪怕一点关于儿子的消息。然而这些启事都石沉大海,儿子杳无音讯。两年后,王英离开贵州,辗转在多地打工,探寻儿子的下落,直到2003年她才重组家庭。
在看到国家打拐DNA数据宣传时,仅存的希望让谭刚和王英决定试一试。2015年8月20日,他俩再次报案录入自己的DNA数据,希望能发生奇迹。
奇迹,终于在6年后发生了,走失30年的儿子小娃找到了。阔别30年,曾经的一家人团圆了。对于今后的打算,父亲谭刚表示,给儿子办理户口、办理身份证,让他好好调理身体,再找份工作。而小娃说:“我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后续
法律有情 助他开始新生活
由于没有身份信息,小娃没法买到火车票。国槐派出所民警联系了铁路公安帮他购买回贵州的火车票,不仅如此,他们还捐助了2000元,帮助小娃开始新的生活。
“取保候审期间,一定要根据公安机关关于取保候审人员应遵守的相关要求,随传随到,我们将会同你居住地所在社区及检察院,帮助和关注你的后续情况。”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任玉龙仔细地叮嘱小娃。在认亲现场,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将取保候审解除羁押的通知书交给了小娃。由于小娃有吸毒史,检察院将配合社区矫正工作,帮助他回归社会。
法律不会放过一个违法犯罪的人,但也不会让执法失去温度。
新闻推荐
26个排口每天挨个查一遍才放心 本报记者跟随基层河长巡查南河
白鹭在锦江流域南河草堂段自由飞翔王煜淳(右)巡河每天要走上万步风景优美的青羊区锦江流域南河草堂段“长江上游有锦江,美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