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待遇跟上了,叫不叫“农民工”又何妨?

来源:成都商报 2021-09-23 02:04   https://www.yybnet.net/

将“农民工”等同于歧视性语言,并不客观。将“农民工”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除名,则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让业者有尊严,并出台政策,提高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者政府主导评分积分体系权重”这一建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答复称,“成都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

这一事件迅速受到了社会关注。

“农民工”概念首次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指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客观而言,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农民工”这一称呼以及所代表的群体,在现实语境中确有被轻视甚至被歧视的一面。人大代表希望在公共语境中消除这种轻视和歧视,让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尊严,这个愿望是良善的,值得重视。地方政府部门在回应中积极呼应这个愿望,显现了良好的互动性。

但应该看到,作为一个客观陈述进城务工人员特征的概念,本身并无歧视意味。无论是最初的提出概念,还是今天的正常使用,都没有刻意贬低这一群体的恶意。而经历了数十年的观念和内涵演变,农民工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和形象。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代表,频频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评价体系中登上荣耀位置、受到各种表彰,就是一例明证。

因此,将“农民工”等同于歧视性语言,并不客观。

实际上,类似的争议早已有之,希望用新的名称代替“农民工”,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想法。但要将“农民工”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除名”,则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

称谓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要消解这一差别,不在于改变一个名称。根本之道,在于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待遇,消弭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待遇差异,从而“倒逼”部分偏见者改变既有的观念和态度。

社会学早已说明,如果各方面待遇都没有差别了,称谓的差别自然会淡化。以“打工人”为例,当众多打工者的境遇大为改善,甚至一部分打工者成为高收入者,关于“打工人”的调侃,还会有多少人视为歧视?而假如农民工拿着“很香”的工资,在地方的落户政策上也受到关照,叫不叫“农民工”又有多大关系?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新闻推荐

中秋假期 消费力显韧性 成都30家重点商贸零售企业 揽金超6亿元

中秋假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迎来众多游客图据东方IC双流中心公园中秋布置的月亮与玉兔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待遇跟上了,叫不叫“农民工”又何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