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博物馆里看古蜀文明

来源:成都商报 2021-09-25 04:32   https://www.yybnet.net/

“书写成都”开启了“蜀中博物馆”系列课堂。首站成都博物馆,浩如烟海的藏品中,我们只专注研究古蜀文化。

以古蜀文明为开局,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宏大的历史视角,从文明的起源处开始思考。

宝墩文化、三星堆文明、金沙遗址……我们去看古蜀文明如何一步步发展,看那些让人惊叹的文化成就。

古蜀文明的守护者

□ 青子翔

在天府广场的一侧,矗立着一座巨大的三角形建筑——成都市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沉睡着上千件文物,有笨重呆萌的石犀,精美绝伦的经穴漆人像,喜笑颜开的说唱俑,还有在冥河上行驶的船棺……这些形态各异的文物静静伫立在馆内,默默守护着久远而神秘的古蜀文明。在陈列的文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只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8.5吨的石犀。它是第一位入住成都市博物馆的客人,也是馆中陈列的最大文物。据说它是古代的镇水神兽,跟故宫里的镇水兽是“同行”,当年李冰父子为了消除水患特意打造并放置在水中的。石犀稳稳地站在展厅中央,在暖暖灯光照射下,呈现出肉粉色。那微微上扬的嘴,犹如弯弯的月亮挂在头上,祥云和云卷纹镶嵌在它的身上,十分美丽。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它那圆滚滚的身躯,它的脚掌也十分宽大,一定是为了能在河里站得更稳吧!可是,它的身上被人们留下了永久的伤疤--挖掘时被钻头给钻伤了。当时,它一定很疼吧!真可惜,要是挖掘的时候能够小心一些,它身上美妙的纹路就不会被破坏,一定会显得更加威武吧!经穴漆人是最让我震惊的!它是整个博物馆里最小的文物,只有几厘米高,比我的手指还窄。可是,你千万别小看这个貌似不起眼的小人像,它可是成都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在它的身上清晰地标注着我们人类五脏六腑的位置,而且我们人体的神经八脉在这个小人身上都标得清清楚楚。想想,距今几千年的战国时期,那时的人们就能把人体脉络摸得如此清楚,真是太了不起了!在这个梦幻般的博物馆里,还住着各式各样的文物,它们就像古人留下的文字,一笔一划为我们记录了古老而又神秘的古蜀文化。

难忘的博物馆之旅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通桂校区)杨竣哲

在一个个威武的面具前行走,在一件件古老的文物间参观,在一次次兴奋中感到快乐,这就是我的成都博物馆之旅!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博物馆里的两件文物:一件是石犀,另一件是青铜钱树。我先说说石犀吧。石犀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说它还是秦国的国宝,在李冰治水时就用过它,把它放在水里就可以把水怪全部吓跑。石犀由石头雕刻而成,灰不溜秋的,好像在炭灰里打过滚儿。它的体型巨大,像一头真正的犀牛,却没有角,看上去十分呆萌。它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像一弯月牙。嘴巴非常大,嘴角都快裂到耳边了,心里好像在想:我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喝水了!它的耳朵和嘴巴附近都被雕刻上了卷云纹,寓意着天下太平和人们对幸福的期望,这是吉祥的征兆。它圆滚滚的肚子看上去像弹性十足的灰皮球。四条腿又短又粗,在洪水里如四根铁柱,可以稳稳地立在那里。我非常非常喜欢它!还有一件很吸引我的文物,叫青铜钱树。它为什么叫青铜钱树呢?因为它是青铜打造的,并且树枝上装饰着很多钱币。树的最下方是一个黑色的支架,好像是土壤在滋润树根。树干上盘旋着一条凶神恶煞的巨龙,像是在为主人看守财物。树直冲云霄,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爪子一样的树枝,树枝上还悬挂着数不清的钱币。一只朱雀站在树顶高昂着头,眼睛炯炯有神注视着远方,象征着古代人民对吉祥安宁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这一次博物馆之旅非常有意义,让我收获了不少关于古代文物的知识,学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感受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要爱护文物,学习古代人民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船棺,你为谁而沉睡?

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钟琳萱

在成都博物馆,有腿短头长、呆萌可爱的镇水神兽——石犀;有喜笑颜开、风趣逗笑的民间艺人——说唱俑;还有裸身直立,经穴清晰的医学模型——经穴漆人……随着它们的破土、发掘,这些神秘而充满魅力的文物,历经沧海,穿越千年,在这里为我们讲述着那些过去的故事。而我今天想要念叨的这件文物——船棺,时常因为是“棺”而被视为不祥,乍一耳闻甚至有些惊悚,但它却是成都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古人诗云:“三曲仙岩有架船,栉风沐雨几经年;古今共看长如此,愿借灵槎上九天。”说的正是船棺的来历。船棺是古代的一种独木舟形棺木葬具,可以分为棺盖和棺身两部分,由楠木制成,极其珍贵而不易保存。第一次在船棺面前驻足,我还是有些害怕的,可是,久久凝望,那历史的刻痕、那岁月的摩擦,让我仿佛看到了它经历过的那些曾经。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棺材啊!它所承托的或许是让人嗟吁的雅士;也或许是令人敬佩的豪杰;又或许是兰质蕙心的女子;无论是谁,都会有属于他的故事。而船棺随葬的战国漆器即使在当今看来,无论是凹凸有致、深浅不一的纹路还是纹饰斑斓、典雅别致的色彩,依然堪为精品。与船棺同期被发掘的成都矛,那些神秘的巴蜀图语,精美的蜻蜓眼玻璃珠无不在为我们展示古蜀国那跨越千年的璀璨文明。如果文物会说话,我想它肯定会告诉我:“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生于斯,长于此,何其幸哉!”

博物馆奇妙日

□ 朱航睿

周日下午,我来到了闻名已久的成都博物馆参观。老师带我们进入了博物馆,给我们每个人发了耳麦,接着她带领我们走进了展厅。忽然耳麦里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小朋友你好,我叫石犀!”这可把我吓了一跳! “是谁?”我连忙朝四周寻找并大声问。 “是我,是我,你面前的石犀!”我这才发现,面前的大石头在说话!只见这块大石头有一个又圆又大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四只擎天柱似的粗腿。真的是一只大犀牛呢!它有一对奇怪的大耳朵,形状是一个卷云纹,好像一阵波浪在它的耳边轻轻拂过。它的尾巴也很奇怪,是卷云纹的形状,特别短,就像一条小蛇盘在屁股上。它的四肢像是大柱子一样,又粗又壮,立在展览台上。 “别怕,我是石犀,用来镇水妖的。我长8.5米,高1米,应该算是个大雕像吧!” 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连忙开口问道:“你是怎么来的?”它低声说:“当年大地上洪水泛滥成灾,雨哗啦哗啦地下个不停,大禹治水时就用我来赶走水妖,治理洪水。可谁知道呀,水里的水妖多得数不清,大禹做了一个大坝,洪水实在太大了,把大坝冲倒了一次又一次……” “啊?那你们后来是怎么办的呢?”我连忙焦急地问着。 “后来,大家就做了好多好多和我一样的石犀,我们一堆一堆地出现在大坝前面,水妖见到我们,就灰溜溜地回家了,洪水也就停下来了。如今,洪水这件事已经消失了,各地都平平安安的,看着你们幸福地生活,我都跟着开心呀!” 我觉得它们的故事可真有趣呀!我真想也跟它们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游览成都博物馆

□ 蒋杭凯

在这个神奇的博物馆里,喜笑颜开的说唱俑、精致细腻的蜀锦、腿短头长的石犀、杏眼圆睁的石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我钟爱石犀和蜀锦。映入眼帘的这只腿短头长的犀牛,两千多年前它犹如定海神针一般平定洪水,抬头一看,这灵犀已经近在咫尺。之前,人们准备在天府广场建一栋电信大楼,在打地基时意外发现了它,人们惊讶不已,于是成都博物馆成了它的第二个家。眼前的它嘴角上扬,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定睛一看,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着卷云纹,我听说卷云纹象征吉祥、如意,我忍不住感叹:一定是古人把治水美好的情怀都寄托在了它身上。再往后看,它的四肢异常粗壮,像四根又粗又短的柱子,我想:也许只有这样的腿才能撑起它那肥硕的身体吧!仔细观察一番,再结合讲解员姐姐的讲解,我不禁心里默念:“古人一定是认为犀牛长得非常丑,而丑属土,土克水,为了平定洪水,从而制造了石犀,可我觉得犀牛十分可爱呢?” 除了石犀,我还钟爱闻名中外的蜀锦。“蜀锦”,顾名思义,是四川独有的布匹,是通过古人自创的织布机造出的,我听闻一则和蜀锦相关的小故事: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结婚时,曾向专门管做衣服用的布匹的人要特别美丽的布匹,结果,那些官员给了好几种,安乐公主都不满意,他们只好联系到四川,看是否有办法。四川的官员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做了很多蜀锦送到长安,蜀锦针法非常独特,绣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公主看后非常满意,连皇帝都称赞它天下无双。可见,我们的蜀锦是多么美艳绝伦。今天成都博物馆之行,只是个开始,在中国还有很多文物,等着我去探索、发现。

成都博物馆游记

□ 郑翔泽

李白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由此可见成都的城市之美,自古便有之。今天,我再次走进梦幻般的成都博物馆,试着与文物对话。成都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广场附近,可以说是我家门口的博物馆了。在这个神奇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先秦到南北朝,从隋唐到明清,直至近代的一些珍贵文物,造型独特的青铜面具,喜笑颜开的说唱俑,寒光闪闪的蜀国兵器,巧夺天工的精美漆床……让人目不暇接,但最吸引我眼球的当属那肥硕敦厚的石犀了。作为“镇馆之宝”的石犀被安放在成都博物馆二楼中间部位,它出生在秦汉时期,相传它是李冰治水时所制造的用于治水的五头石犀之一。这只石犀第一次被发现时,建筑工人以为是一头普通的石狮子,就把它埋在了地下;2013年它又一次闯入人们的视线,终于识得真面目,正式出土与大家见面。到了二楼,我一眼就看到了体形庞大,形态憨厚,通体灰色的石犀,它稳稳地站立在馆中,嘴角上扬,好似无奈地说: “唉,隔了几千年,再次重见光明,还被嗡嗡响的家伙在身上戳了几个洞洞,又被埋了回去,真是捉弄人!” 石犀大大的脑袋,肥硕的身体,加上粗壮的四肢,凑成了它那彪悍的身躯。仔细一瞧,只见它嘴角上翘,都快咧到耳朵根子了,好一副得意的样子,耳朵耷拉在头部两侧,下颌的卷云纹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身体一侧坑坑洼洼的地方,记录着它曾经的不幸,卷曲的尾巴像个字母“e”一样贴在它圆滚滚的屁股上,它那萌萌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生喜爱之情。回想当年,伫立在江边的它两眼怒视着波涛翻涌的江水,大声告诫着洪水依河道行驶,严禁破坏农田,冲毁房屋,吞噬我生命,当时的它是何等威风凛凛,我们应该感谢用心守护着我们家园的石犀。千年光阴纷纷聚焦在这一件件珍贵的器物上,它们有的饱经风霜,有的历久弥新,有的做工精美,有的简洁大气,不论是哪件文物,都向我们诉说着成都的历史。

游成都博物馆

□ 棕北小学 朱希明

暑假,我参观了成都博物馆。它里面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文物:形态各异的面具、各式各样的铜剑、大小不一的陶俑、中医经络铜人、各个时期的佛像……我最喜欢的是石犀和铜鼓。石犀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有马的嘴巴,象的耳朵,定睛一瞧,下颌还有云纹,看起来十分神气又可爱!它那庞大的四条粗壮的大腿,是四根粗粗的石柱支撑着它那肥重的身体。我十分纳闷,古蜀人为什么制作了石犀呢?讲解员姐姐告诉我,古蜀人认为犀牛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动物,它是水陆两栖的,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陆地上行走,所以被称为“定水神兽”,古蜀人制作石犀应该是为了镇压洪水,可能还与李冰治水有关呢!听完石犀的故事,我十分感慨,再仔细一看,石犀的嘴巴上扬,我想:也许是制作它的古蜀人在祈求古蜀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或许石犀也在为自己能帮助大家治理洪水而高兴呢!除了镇馆之宝石犀,古蜀国的铜鼓也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铜鼓上面那头跪狮!这个跪狮虽然体型很小,但它活灵活现。你看,它大张着嘴,锋利的牙齿裸露在外、警觉的耳朵直耸着,一副怒吼的神态,身体上的花纹细小而清晰可见,还拖着一条长长而向上卷起的尾巴,一看就令人胆战心惊!它站立着,似乎正在向敌人示威,随时都会一举扑向进犯的敌人!整个跪狮栩栩如生,可见当时古蜀人的治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再一想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物,我不禁感叹道:“我们的祖先可真厉害啊!”成都博物馆真是一座宝藏博物馆,里面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都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无声地为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新闻推荐

编译 德国大选明天开启 16年“默克尔时代”将落幕 再见,默大妈!

明天,德国将迎来新一届议会选举,而后默克尔将卸下连任16年的总理职务。这16年里,美国白宫换了四任主人,英国换了5个首相……...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博物馆里看古蜀文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