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发表主题演讲
成都抚琴社区邻里会客厅
在成都过社区生活,是种什么滋味?茶馆大爷,会和年轻人摆起龙门阵;蹦迪现场,孃孃们比年轻人跳得还起劲……这个关于成都社区营造的PPT出现在9月25日开幕的“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现场,向全国介绍成都在建设完整居住社区的过程中如何探索基层治理的有序。
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作《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主题演讲,多次以成都为案例展开分享。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社区营造,诸多案例的背后,是城市开发建设重点向补短板、提质量方向转变,是向人民群众关心的身边环境和服务倾斜的时代趋势。
整体统筹、整体谋划、整体推动 城市体检出效果
黄艳指出,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过去规划是目标引领性的,现在最关注的是底线约束性的。”
自2018年起,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到2021年已有59个样本城市,全民评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立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方面65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以问题导向找准存在的“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和市民关切。
“我们把成都当成一个非常好的样板,也在全国推,所有城市都应该学习成都的是它整体统筹、整体谋划、整体推动的机制,以及汇聚各方主体,推动工作行之有效 。”黄艳指出,成都作为城市体检的城市案例,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活的小巷子、出行的车轮子、居住的新房子”,在工作模式上,以“市区级两级同步”和“上轮问题整治和本轮城市体检同步”的“双同步”模式推动;在成果运用上,作为实施民生实事项目重要依据,生成30项城市治理任务;在跟踪成效上,建立“查症状、找病因、开药方、管长效”的工作机制。
这样的城市体检,有效解决了“整体系统规划-分散碎片建设”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精准度。比如成都通过城市体检,疏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边区域拥堵问题。成都着力营造幸福和谐的社区生活空间场景,加快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85%的企业生产配套、85%的市民生活需求就地满足,90%以上的新增重大项目、70%以上的新增常住人口在产业功能区聚集。
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社区也是生活和事业
黄艳表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这是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成都猛追湾片区城市更新,从城市发展、产业植入、业态提升、环境艺术、建筑设计等多维度进行构思策划和专业设计,实现城市产业、人文环境的系统性有机更新及提档升级。她向与会专家学者建议,多去成都的街头看看,“不要光看表面现象,去看一看它的机制是什么,它背后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它最大的措施,是系统性成片性的谋划。”
对于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的社区,黄艳提到了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成都能提供的经验是社区营造。黄艳注意到,成都成立市委社治委,并在社区激活了生活。“生活在成都的人,生活在成都外的人;或者是这个社区的人,或者是另外社区的人,跑到这里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释放。这特别好,让我感动。”从地瓜社区、集火实验室等社区营造的案例,黄艳看到了城市社区营造是下阶段最重要的发力点——人民幸福、城市活力、低碳绿色、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的舞台。“开发商挣大钱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要深耕,把社区当作生活和事业来做。”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摄影记者 吕国应
新闻推荐
让市民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听见和看见幸福成都!9月24日,“爱成都·创享幸福”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将以喜闻乐见的...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