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都市建立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联动机制,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业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模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成都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从实施意见、成立工作小组、加强巡查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逐步搭建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机制——1月,成都市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6月,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奠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基础。目前,全市23个区(市)县均已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保护协调机制全覆盖。
在特殊困难儿童保障方面,成都落实巡访巡查制度、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并把孤儿、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医疗保障全额救助对象范围。同时,成都市民政局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将发放基本生活补贴的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除此之外,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工作也在逐步推进,首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于6月正式成立,各区(市)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协同社会组织正努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专业服务网络。
另一方面,成都也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134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建设示范点,年底将完成261个示范点建设工作。
同时,还启动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编制项目,选定4个市级、20个区(市)县级儿童友好试点社区,正推动一大批儿童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文化友好项目落地。“当前,成都正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市),力争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成都市将实现品质为先、动态成长、充满活力的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创建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市),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本报记者 缪梦羽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在“世界大运公园”命名的当日,成都还发布了《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将开展大运品牌、环境、场馆、文化、服务...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