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西南石油大学的一间报告厅里,台上的报告人话音刚落,台下的师生就纷纷自发站起来向他鞠躬致敬,掌声经久不息。
这位赢得满堂敬意的特殊报告人,就是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化武。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员来到高校,给年轻人作一场报告,是他这次来成都的心愿之一。
88岁的李化武是广元人。不久前,他带着三个心愿,离开老家来到成都。这三个心愿,饱含着他宝贵的回忆和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兰楠 向朝伦
第一个心愿:一次观影
10月12日,听说老人的心愿之一是看一场《长津湖》,成都某影院热心地为他安排了专场。
“对对,就是这种颜色,当时我们发的就是这种泛黄色的军装。”电影一开场,老人的回忆立刻被勾起。
李化武于1933年12月出生于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一个贫困山村,不到10岁便为地主放牛种地,“是新中国的成立,让我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1951年,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征兵号召,李化武毅然决定报名参军。
“当时我们就是坐着这种‘闷罐车’到朝鲜的。”李化武记得,1951年6月,自己就是坐着这种“拥挤又闷热”的车前往朝鲜,编入12军35师105团3营7连4排。因个头高、视力好、体力强,他被安排学习使用60炮。
就像电影里的伍万里一样,那时他只是个18岁的毛头小子,炮的拆卸、炮弹装填乃至瞄准发射都靠老兵们一手一脚教。“电影里有个姓雷的炮排排长,我们连的炮排排长姓高,他最照顾我了。”李化武记得,1951年11月,是自己参与的第一场战斗。枪炮声中,他们坚守4个多小时,打退敌军的多次冲锋,牢牢守住了阵地。
是什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战场上支撑着战士们?李化武觉得,是保家卫国的信念:“当时我一心想着打胜仗,早日回去和亲人团聚。”
第二个心愿:一个拥抱
老人的第二个心愿,是回到他曾经生活过的荣军院,见见老战友。
荣军院全称为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1952年12月,李化武所在部队在阻击敌人时,一颗炮弹向他飞来。为保护连里唯一的这门60炮,他顺势倒下用双手护住炮架,随即在爆炸声中失去了知觉。再醒来,已是三天三夜后,他已经失去了右眼和双手。
此后李化武先被送回黑龙江北安医院,后经过多方治疗,1956年进入荣军院生活。
“我这么年轻,没手,口还能说,腿还能走,难道要国家养我一辈子?”1963年3月,身体康复并用残臂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后,李化武办理了分散供养手续,告别荣军院,回农村老家自立自强生产生活,这一别就是58年。
听说李化武要回来,荣军院的老战士意外又兴奋。
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周全弟早早等在门口。他在长津湖战役的极度严寒中失去了双手和双脚,“来到荣军院,我和李化武一起用勺子哆哆嗦嗦地吃饭,一起学习写字。”周全弟说,那是他们生命中的难忘岁月。
前来热情迎接的还有90岁的涂伯毅老人,他在战场上被敌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伤致残,手指蜷曲面目全非。一见到李化武,涂伯毅就紧紧抱住他:“你还记得我不,我们当时都是荣军院课余演出队的,你那时的口琴吹得可真好……”
第三个心愿:一场报告
在荣军院,大家问起李化武别后58年的境况,老人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笑容。
1963年,从荣军院回老家后,生产队想为李化武安排一些轻活,但他不肯,耕田、耙田、挑粪,什么重活都抢着学抢着做。断臂磨出血、磨破皮是常事,“遇到困难时我就想,那么多战友牺牲在了战场上,我有幸没死,所以更要拼命活。”
除了勤奋劳作外,李化武经常担任义务宣讲员外出宣讲。这些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李化武依然活跃在学校、机关或企业各大宣讲现场。迄今,他已宣讲近300场次。
“我特别喜欢跟年轻人摆龙门阵,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志愿军战斗牺牲的意义,看到了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成都,要是也能跟青年学子们交流交流就好了。”这便是李化武的第三个心愿,也由此站上了西南石油大学的报告席。
含泪听完报告,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闫垚说,有一句话让自己印象深刻,“爷爷说人的身体可残疾,但人的精神不能贫瘠。”
热评
李化武为何受热捧
□付真卿
抗美援朝老兵李化武火了。10月12日上午,专门为李化武一个人放映的电影《长津湖》落幕。李化武庄严肃立、高举右臂,敬了一个残缺而又完美的军礼。这一幕随着网络迅速传遍全国,与此相关的微博话题冲上热搜,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三大央媒发文关注,数以亿计的阅读、点赞,无数网友留言向英雄致敬。
李化武为什么受到热捧?这并不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见证了几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走上战场的那一刻,他就是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人民心中的英雄。
但李化武又不像是人们惯常熟悉的那些英雄,他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他只是240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普通的一员。甚至李化武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是个英雄,一句“难道要国家养我一辈子”,便毅然从荣军院回到老家,克服困难自力更生。
恰是这一点,让李化武的形象更加丰满。所谓英雄,为常人不能为之为,历常人不能久之久。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热捧像李化武这样的英雄,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英雄,为了危难时刻的义无反顾,更为了平凡之中的历久弥坚。
新闻推荐
家校协力共牵手 争当文明好市民 锦江区教育系统倡议师生家长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努力
10月12日,锦江区教育局在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举行成都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家校协力共牵手、争当...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