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此次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双年展是成都城市生活美学品质的体现。
以“融”为主题体现传统和创新
“如果要问策展难在哪里,我觉得是主题的思考和确定。”面对记者的提问,范迪安生动地打着比方:“艺术家实际上是演员,策展人有点儿像导演,你要有构思,你去选演员。”此次他将成都双年展的主题放在“融”字上。他解释说,通过“融”字能够体现成都深厚的历史人文与传统,还能表现城市的创新活力。“成都这个城市之所以有这样的创新活力,之所以能够来建设公园城市,有这么大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就在于这个城市的历史。”他说,今天的艺术越来越体现在交融上。交融不仅是形式的创新,其实也是技法创造的艺术活力。
希望双年展给观众审美收获
开展不久,成都双年展已经成为成都的网红打卡地,文化新地标。“我的展览我特别看重人气。”对于自己策展的展览成为“网红”,范迪安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他笑着说:“每个双年展都会设定一些目标,我个人策划的展览我特别注重观众质量,因为我觉得艺术说到底是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它的价值,我们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他进一步解释道,重人气指标不是说拿好看的作品迎合观众,而是要通过自身学术的建构让观众在这里面有收获。他希望双年展能够给观众带来审美的收获,打开视野,看到今天艺术创作的活力,从艺术的创造中去感受创新的价值。他也期待双年展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美育的功能。展览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些新的知识点,提供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形态知识的认知,这也是很重要的。
双年展彰显出一种文化自信
“成都市美术馆新馆为成都双年展的举办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此次双年展吸引到了270多位艺术家参与,这是对成都这个城市的认同,是对这届双年展主题的认同。”范迪安认为,这届成都双年展品质非常高,这种“品质”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生活美学品质的一种体现。
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成都双年展可以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是范迪安坦言,他已经从艺术家同仁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交流。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中国艺术在此次双年展上彰显出一种文化自信。“今天的中国艺术在国际艺坛上要越来越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这份信心。”他信心满满地说道。本报记者 王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缪梦羽)10月8日,成都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新政正式实施,成都公积金中心新一代信息系统也正式上线运行。12...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