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6日,成德眉资四市正式推出公积金同城化贷款政策,图为德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 12月3日,90后成都人曾先生收到了一则“放款通知”。
■ 他在眉山购买的新房办理了公积金贷款,满打满算还没到两周,贷款已经发放。值得一提的是,这笔公积金贷款,曾先生是在成都公积金中心办理的。
■ 今年8月,成德眉资四市正式推出公积金同城化贷款。经过前期的项目对接和政策培训推广工作,今年11月10日,成都公积金中心正式受理了第一笔同城化贷款。与曾先生一样,首笔同城化贷款的办理者,也是在眉山购房的成都职工。
■ 公积金同城化的落地,意味着成都都市圈内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正越走越深。
公积金同城化
贷款、提取“双落地”
今年8月16日,成德眉资四市正式推出了公积金同城化贷款政策。
依照政策,成都缴存职工在德阳、眉山、资阳购房,可以直接在成都办理公积金贷款。同样,其他城市缴存职工跨到另外三市购房,也可以直接在缴存地办理公积金贷款。贷款者无需再为手续而辗转于两座城市。
真实的体验,还是让曾先生稍感意外。他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11月下旬,自己带着材料到成都公积金中心办贷款,一次办结。在此之前,他曾以为要成都、眉山两头跑,甚至专门腾出了几天空闲时间。“前几年姐夫在眉山买房办公积金贷款,就是成都、眉山两头跑,好像跑了两趟,挺麻烦。”
据成都公积金中心透露,截至12月8日,成都公积金中心已与位于德眉资三地的32个住房项目签署了公积金贷款合作协议。到目前,有4名成都公积金中心的缴存职工成功办理了公积金同城化贷款。
另一方面,今年10月8日开始实施的成都住房公积金提取新政规定,成都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在德阳、眉山、资阳三市购房,不再受行政区域限制,享有同等提取待遇。截至目前,成都市共计3797名职工以德阳、眉山、资阳三市住房来办理购房提取和还贷提取,提取金额达1.53亿元。
在成都都市圈里,公积金同城化贷款、提取,双双落地,这为跨城职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数据显示,成都都市圈目前日均跨城通勤量超过9万人次。跨城上班群体的不断增加,被视作同城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体现。交通便利化提升之外,教育、医疗、社保、公积金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资源的同城化、一体化,也都是实现城际流动的关键。
就地认、零跑路、无差别…… 无形壁垒先打破
“先有便利,再言其他。”在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看来,都市圈语境下,这种便利的第一个维度,就是要实现“办事”“手续”等公共服务的无障碍办理,“至少不能因为种种手续让事务的办理产生麻烦和制约,这是实现人员跨城流动首当其冲要具备的条件”。
事实上,对于高频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近两年里,成都都市圈探索的步子迈得很扎实。
社保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所涉及的人员范围相对最广。记者从成都市人社局获得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成都共办理德眉资三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1.64万人次。关系转移办理“零跑路”,线下渠道保留,但更多人选择全程网办。
四地的养老、工伤保险待遇领取人,可以在居住地社保机构通过相关协查认证平台实现待遇领取资格“就地认”。2020年以来,成都帮助德眉资三地办理待遇领取资格认证6.06万人次。同时,还推出了“天府市民云”手机APP人脸识别远程自助认证服务,实现认证服务“网上办”。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卡服务的“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也已在四地实现。成德眉资四地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均开通了社会保障卡异地激活、卡归属地转移、挂失与解挂、密码修改与重置等业务通办服务。2020年以来,成都为德眉资三地提供的社会保障卡服务累计达51.84万笔。
公积金、社保之外,还有一系列服务事项的“就近认”“零跑路”“无差别”已在成都都市圈中推开。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100项政务服务事项同城无差别受理已经实现。
“事实上这也是同城化中,能迅速让居民看到成效的一项工作。”盛毅认为,仅就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而言,数据互联互通带来的无形壁垒被打破,比有形的公共服务配套共建,实现得更早更快。这也就能够更早地让居民享受到都市圈建设的福利,进而从心中打破边界和壁垒,深化对“同城化”的感知与认同。
破题“生活圈” 还将迎来这些公共服务同城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同意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中,将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作为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明确了都市圈公共服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即紧扣当前阶段居民对公共服务新需求,着重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建设市民优质生活圈。
“生活圈”成为愿景。这也意味着都市圈内的公共服务同城化探索,要向下一个台阶迈进。在盛毅看来,当前阶段,深化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公共服务政策的四市协同,都应深入推进。
成都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四地公积金中心将根据运行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政策和流程,推动四地贷款政策和办理流程、办理要件逐步趋同;将持续拓展四地住房合作项目,进一步研讨四地再交易房贷款政策,力促公积金同城化贷款发挥更大的功效。
在社保经办服务体系的同城化方面,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推进社保公共服务系统连接、信息对接、标准衔接,逐步实现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制度、经办标准、服务流程同城化;共建社保基金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社会保障卡在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以及交通出行等领域的同城应用,构筑全民参保、流转顺畅、服务便捷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
数据的共享、服务标准的统一、政策的协同,都在朝向深入迈进。
但挑战也必然更为艰巨。盛毅认为,财政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比“办事服务”就地就近办理更难的,是公共服务项目的共建和公共服务产品的共享。
比如能辐射多地居民的功能性场馆的共建,建体育馆或音乐厅等等,既有建设成本,又有运营收入。那么其中除了规划协同,更涉及地方财政上的协调。不论是成本分担还是利益分配,都应有相应的机制对其进行明确,甚至于探索新的公共服务项目合作模式。
即便如此,探索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仍是必由之路。“要在都市圈的层面考虑设施的布局”,盛毅说,尤其对于许多辐射范围较大的公服设施应探索“共建”,优化配置,坚决避免重复建设。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王垚
新闻推荐
成都首个单独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批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雷倢)12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市首...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