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邛崃 > 正文

成都音乐往事三千年

来源:成都日报 2021-10-11 10:54   https://www.yybnet.net/

国风女子乐团伎乐少女 联创众娱供图

吕畅 李雪媛/文

建城史迄今2300多年的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美称。依托着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成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自古以来便以音乐繁盛而闻名。

乐声悠扬

谈到成都的历史,不能不提到金沙。成都最早的音乐历史文化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金沙遗址出土的铜铃。这批铜铃的音乐形态虽然较为原始,但是对比三星堆出土的铜铃,其发音方式已由铃舌碰撞内壁发音到敲击控制发音,这说明成都先民对音乐有较强的认识和理解。

从金沙出土的乐器中还有两件经过两三千年至今仍能敲击发声的石磬。据学界考证,金沙石磬在制作成形的过程中,其调音原理与《考工记》所载制磬“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端”的调音原理相同,即通过改变乐器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振动频率从而调整音高。

汉代开始,成都就是闻名遐迩的古琴之都。司马相如拨动“绿绮”琴,《凤求凰》曲响彻琴台;张孔山“七十二滚拂”《流水》,《天闻阁琴谱》有今传。更有唐代蜀中雷氏斫琴名手“九霄环佩”琴传世。唐《乐府杂录·琴》记载“贞元中,成都雷生善斫琴,至今尚有孙息不坠其业,精妙天下无比也。弹者亦众焉。”雷氏制琴成为中国古琴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完全可以与意大利小提琴制作三大家族媲美。后蜀时期,成都还曾出现过一种特别的乐器——凤笙。据考证,后蜀灭亡后,凤笙逐渐失传。

永陵博物馆藏有石刻“二十四伎乐”浮雕,是我国目前唯一完整反映唐至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其中22位乐伎所持乐器包括了南亚印度系统乐器、中亚波斯(伊朗)系统乐器、流行于中国西北至阿富汗一带的传统胡乐乐器、中国中原传统乐器及西南少数民族乐器,是成都古乐的“活化石”,更凸显了成都作为唐宋音乐之都的重要地位。

乐文斐然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成都音乐盛景的诗词。

后蜀王妃花蕊夫人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所作的《百首宫词》以诗歌记录了当时的蜀宫音乐文化。那时皇帝常自制歌曲并由宫人传唱:“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

晚唐卢求在《成都记·序》中记载了当时成都“管弦歌鼓之多,技巧百工之富”的场面。“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杜甫所作《赠花卿》以及《成都府》等诗句,更是对唐代成都音乐盛况生动描写的名篇。

唐宋时期,成都是号称“扬一益二”的大都市。除宫廷音乐的繁盛外,民间亦是歌声不断,乐舞纷繁,有“村落闾巷之间,弦管歌声,合诞社会,昼夜相接”之称。南宋大诗人陆游诗称成都“丝竹常闻静夜声”“深夜穷巷闻吹笙”。著名词人仲殊词云“成都好,蚕市趁邀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川”。著名词人柳永描写成都亦是“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这些著名诗篇将成都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至今仍是成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名片。

乐人驰名

活跃于成都的音乐名人首推司马相如。相如做客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卓家,抚琴弹唱《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卓文君与之一见倾心后,双双约定私奔于成都,成就了追求爱情自由的千古佳话。琴曲《凤求凰》至今流传。

另一位蜀中文学四大家之一的扬雄,也是成都古琴名家,于西汉元始四年写下了琴学专著《琴清英》,讲述了他得琴并命名为“清英”的经历,以及其他一些琴坊逸事。《琴清英》是传世文献中第一部专门的琴学著作,在书中扬雄提出了“中正则雅,多哇则郑”的古琴音乐审美标准。标志着琴曲歌辞文本化的伟大开端。扬雄《琴清英》肇其始,桓谭《琴道》、蔡邕《琴操》继其后。这本书对后来蜀派古琴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中,不仅有充满梦幻色彩的《霓裳羽衣曲》,还有黯然神伤的《雨霖铃》。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独自走在蜀道上,夜雨闻鸾铃鸣响,追忆玉环,痛彻心扉,遂命教坊名手张野狐作《雨霖铃》曲以为悼念。唐郑处晦《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对爱情而言,喜剧固然令人欣慰,悲剧更加深沉厚重。《雨霖铃》作为教坊名曲凄美感人,最后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最为常用的重要曲牌之一。这雨中的乐声与“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的成都气质极为相配。

南宋初年,遂宁人王灼旅居成都,住在碧鸡坊妙胜院中。碧鸡坊旧址就在今天的天府广场一带。他的朋友王和先、张齐望两家蓄有声伎,时常酒宴盛会,演出歌舞。王灼每次应邀赴宴后,将所闻所见与历史文献结合随笔记录下来,最终集腋成裘写就此书。因为居住在碧鸡坊,就把书名定为《碧鸡漫志》。这是一本研究成都音乐文化的重要著作。

清代川派古琴一代宗师张孔山曾于咸丰年间游至青城山中皇观入道,其后长期在成都传授琴艺,编订《天闻阁琴谱》,所传弟子遍及天下,驰名海外。

成都的音乐往事虽已逝去,但那些乐声仍回荡在今人耳畔,乐文仍吟诵于今人口中,乐人仍铭记于今人心头。

作者吕畅系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李雪媛系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邛崃擦亮川种金字招牌 勇担粮食安全使命

天府现代种业园。启动仪式。田间评选。品种展示。□白水/文9月8日,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在位于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成都音乐往事三千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