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大新新闻 > 正文

母慈子孝的幸福温暖

来源:南国今报 2013-10-09 17:20   https://www.yybnet.net/

幸福的回忆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大街小巷里热闹的气息还没有完全消退。住在柳州市白沙路锦江庭苑的廖辉玲、赵述兴老俩口,闲适地待在家中,回味着几天前儿孙满堂的欢快场景,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神情。

这是他们搬迁后度过的第一个重大节日。从前老旧的小套房,变成如今宽敞的电梯楼,小区里有许多安享晚年的老人,他们平日和“老伙伴”们练练拳,打打牌,或是在第18层的家中看风景,喝油茶,日子过得舒服惬意。

廖辉玲很热情地领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新居:“这个转角阳台是我专门用来打油茶的地方……这间是麻将房,逢年过节儿女们回来可以一起娱乐娱乐……”

她话语中有掩饰不住的欣喜,那些天伦之乐的画面被她一一描绘出来。

他们一大家子和谐幸福的生活,在社区里有口皆碑。老朋友都推荐他们参加南国今报的“幸福家庭”评选活动,还主动帮他们打电话联系记者。

“其实我很关注‘幸福家庭\’的活动,每篇报道我都有收藏。”廖辉玲捧出一沓报纸,每一篇她都认真地用红笔做标注,还配上简短的点评。

别人幸福恩爱的故事,也勾起了这对老夫妇对旧日的回忆。56年的共同婚姻生活,相依相守的漫漫长路,每一天都是他们最珍惜的时光。

1956年,眉清目秀的长沙妹子廖辉玲,被同乡赵述兴的母亲一眼“相中”。廖是茶馆老板的女儿,公私合营后,父亲成为普通工人,薪资微薄,难以养家糊口。而赵述兴出身普通家庭,当时正远在广西柳州锌品厂工作,是个老实憨厚的好小伙。

经由赵母牵线搭桥,17岁的廖辉玲嫁给了年长她5岁的赵述兴,跟随着他从长沙到柳州,再由柳州辗转去了南宁大新县。

在大新贫困落后的山村里,夫妻俩一待就是27年。

廖辉玲性格好强,聪慧能干,大新矿山成立人民公社后,她被推荐为公社干部。由于书读得比较多,她又兼任学校里的老师。为了起带头作用,她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干,格外辛劳。

而赵述兴性格安静内向,是矿山上的机修工,工作相对清闲。两人的家庭分工自然而然地变为了“女主外、男主内”。他心疼妻子劳累,不仅把家务事处理妥帖,妻子每天下班回家后,他都会替她准备好洗脸水,按摩四肢。

他的情意打动了她,此后,即便再苦再累,她也没想过离开,一心一意要跟着他,把日子过下去。

1960年到1970年,三个儿女陆续出生,他们的生活负担更重。

“我在非洲工作的那5年,她真的很辛苦。”每每回忆起那段往事,赵述兴都觉得自己对妻儿有亏欠。

1974年,赵被国家选派去支援非洲建设,5年期间只能回国一次。当时,廖辉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三个孩子,失去了“贤内助”,才明白丈夫打理家事的艰辛。

赵在非洲与妻子联系的方式是写信。一个半月她才能收到他一封信,开头总是那句:“辉玲,你辛苦了。”让她感动不已。在非洲五年,他用积攒下的工资给妻子买了一块当时价值几百元的手表。她非常喜爱:“这是他送我惟一的一份礼物。”

为儿女铺路

纵然日子艰苦,廖辉玲也不忘在儿女的教育上下工夫。她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凭借着学识,在社会上立足。

大新的教育条件有限,她就把年幼的大儿子和女儿送回长沙老家读书,委托婆婆帮忙照看。

假期时,她去长沙看儿女。回家路上,见到一个又黑又瘦的小男孩提着一篮子鱼到集市上贩卖,她竟不知那是大儿子!这让她心酸不已,默默流下泪来。

后来,小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她仍是把他送去了长沙。

儿女们读书都很用功,却没有赶上好时机。那个年代没有恢复高考,三个孩子初中毕业后,都选择去读了技校,然后进厂工作,成为普通工人。

1980年代初,在职工人也有机会参加考试,可以带薪读书,但机会难求,需要单位领导的推荐和审批,程序十分复杂。

大儿子当时在大化电站上班,非常想到大学里深造。他对廖说:“妈,我只要一个考试的机会,考不上我就死心!”

那会,廖辉玲已经从大新矿山调回柳州锌品厂当干部,正准备前往南宁开干部会议。正巧儿子的领导也要参加那场会议。儿子委托她跟领导谈谈,争取一个考试的机会。

廖觉得有点为难,她既不认识儿子的领导,自己又只是个小干部,凭什么跟人家谈?

可为了儿子,她还是拉下脸面,找到了儿子单位的负责人。当她诚恳地说完自己的观点后,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领导居然同意了她的请求:“你是了不起的母亲。就冲这点,我给他一个机会!”

廖辉玲万分欣喜,时至今日,她仍对那位领导心存感激。

大儿子没有辜负她争取来的机会,顺利通过了考试,进入当时的广西电视大学深造。毕业之后,他的前途豁然开朗,调到了新的单位,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事业。

有了老大成功的案例,廖辉玲鼓励女儿和小儿子也继续读书。那时女儿刚刚参加工作,青春可爱,有很多男孩子追求,可她却要求女儿先读书再恋爱。

“有知识,才能站稳脚跟”,这是她一直坚信的原则。女儿也很听话,在长沙读了4年的大学后,才恋爱结婚。

小儿子也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学成归来后,单位的许多部门都争着要留下他。

几十年过去了,廖辉玲最初的苦心没有白费,儿女们如今都过着不错的生活,也都很感激当年母亲为他们铺下的“读书路”。

赵述兴听着老伴的讲述,突然说:“孩子的教育都是她在操心。”言辞中透露出对妻子的赞赏和敬佩。

家中至今还保留着几本单位颁发给廖辉玲的“好妈妈”荣誉证书。即使她工作几十年,获得过无数的奖状和称号,但“好妈妈”是她今生最自豪、最无可取代的“成就”。

用孝心回报母爱

儿女们成家立业,孙辈们长大成人,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俩口,终于可以停下来安享晚年。可是,身体就像一台长时间工作的机器,一旦停止运转,就会出现故障。

或许是年轻时太操劳,廖辉玲的身体并不太好,尤其是近十年,常常犯病,时轻时重。

俗语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廖辉玲身上并不适用。别说是儿子女儿,就连媳妇女婿都对他们格外孝顺。两老一旦有病痛,他们都无怨无悔地在病榻边照顾。

印象深刻的是2002年她生病入院,身体消瘦无法进食。那时大儿子远在北海上班,周末才能回来。正逢大儿媳娘家哥哥因病去世,大儿子忙得不可开交,她原以为他不会来看她。不料,那天下午,他大汗淋漓地跑到医院病房,给她送来一锅炖好的鸡汤:“妈你趁热喝,我马上就得赶回北海上班。”

她端着那锅汤,眼泪都要掉下来,连忙扭头,不敢去看大儿子的脸。后来,在窗台上看到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才敢落泪。在她看来,儿子送给她的,并不仅仅是一锅鸡汤,而是一份无法用华丽辞藻来形容的孝心。

2005年,她做手术时,女儿上班无法照顾她,是两个儿媳守在她身边。大儿媳一直用棉签沾水,替她润唇。她醒来后,医生说:“你女儿真好!”她道:“那是我媳妇。”

小儿媳从来不做菜,特意为她学做了猪肚鸡送来。

女婿也是难得的“好姑爷”,不仅在她生病时替她安排病房,还担心她身体不便,特意请了医生到家里替她看病。

老两口十分自豪地说:“十几年来,我们都没逛过街买衣服,身上穿的,全是媳妇女儿买的!”

廖辉玲细数道:“我说买不到太极鞋,大媳妇马上帮我在网上订购;小媳妇给我们买的衣服全是大牌子,我们都舍不得穿;女儿也隔三岔五就给我们送衣服来……”

孙辈深受感染,对两位老人也十分孝顺。她总能记住那些琐事——大孙子把第一次领到的工资交给她;外孙女在她生病时,每天中午到下午都陪在她身边;小孙子平时学习忙,一有空就过来看她,还常常安慰她……

对她来说,这看似平凡的一切,都那么珍贵。

如今,廖辉玲的身体慢慢恢复,她还是柳锌社区老年组太极拳队的队长,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老年活动。而赵述兴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煮菜做饭,打理家务,照顾老伴。

他说:“她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该享清福了。”

他们这个家,完全符合“夫妻契合、母慈子孝”的标准,难怪朋友们都羡慕不已。

他们共同度过了金婚,即将迎来60年钻石婚,惟愿时光走得再慢一点,团聚的日子再欢闹一点,儿女们各自的小家再幸福美满一点……

今报记者佘玉冰

策划:洪静

新闻推荐

清泉受污染发黑 消防车送水救急居民用水受影响,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处理

今报记者胡铁军大新县恩城乡维新村有一口百年不变的清泉,是附近多个村屯的饮用水源。最近,泉水在一夜之间浑浊变色,发出臭味。当地政府调查认为,系...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母慈子孝的幸福温暖)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