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新县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139447人降到目前的87223人。但扶贫开发工作中依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贫困程度依然较深,自我发展能力弱,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扶贫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面对新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大力实施山区扶贫开发战略,这使得扶贫工作标准和要求更高、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助推新阶段扶贫,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笔者认为应以实施“一体两翼”攻坚战略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作用,以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为“两翼”,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努力破解这一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问题。
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作用,破解瓶颈制约
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要以实施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兴边富民大会战和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载体,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合理安排,重点推进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加快推进“三高一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抓好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大新段、贵港至硕龙高速公路、国道219喀纳斯至东兴一级沿边公路和防城港—崇左—大新—百色铁路等交通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畅通扶贫通道。二是加快推进“千村公路通畅工程”。今明两年,全县计划投资9271万元,安排11个建制村屯沥青(水泥)路建设项目,建设里程达113.2公里,使全县村屯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计划筹措资金3700多万元修建16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全县4.6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主动参与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管的过程,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让群众满意。四是加快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攻坚战。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优先发展、重点推进的原则,计划对3000户困难群众住房进行危房改造,其中重点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危房改造1767户,确保到2015年末全县37个贫困村每个农户都住上稳固住房,使得全县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五是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中小型水利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流转和机耕道路建设等农业项目,充分利用好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集中开展中小河流整治活动,努力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
充分发挥产业扶贫支撑作用,确保稳固长效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核心,是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大新县产业发展要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找准发展路子,选好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培植壮大特色种养业,重点扶持锰糖支柱龙头企业,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旅游产业,积极探索企业与贫困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让企业受益,让群众受惠。一是进一步拉长锰糖加工业产业链条。重点推进发掘中信大锰锰系新材料深加工及配套项目建设、新振锰业集团年产6万吨电解金属锰和年产20万吨中低碳锰项目等一些重点工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效益的基础上,确保更多地吸纳本地人口就业。二是进一步做好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大新县的扶贫工作要紧跟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与态势,积极整合硕龙德天瀑布、堪圩明仕田园、那岭龙宫仙境、雷平安平、恩城山水等核心景区,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并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挖掘致富潜力,坚持示范引领、居民参与原则,努力走出一条投入少、见效快、返贫率低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三是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壮大甘蔗、珍贵树种、旱藕种植产业,积极向困难群众传授“养殖经”,重点实施一批良种猪、牛、肉鸽、葡萄及金银花等特色扶贫开发项目,真正做到扶贫扶到根。以农村改革推动产业扶贫,加快推进土地“小块并大块”、“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及土地权能确权颁证试点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贫困地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打牢支撑。
充分发挥智力扶贫引领作用,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智”。大新县将把扶贫重点放在人力资源这一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知识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增强贫困农民自我“造血”能力。一是实施教育扶贫富民工程。树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理念,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和改扩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与资学力度,组织开展贫困村转移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化、旅游开发等领域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素质。建立教育***机制,对全县贫困户子女建档立卡,建立到户、到人的教育***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使贫困户子女在接受教育和就业中都能享受到相关政策扶持,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二是加大先进文化对贫困文化的改造力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筑牢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利用农村广播电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益性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信息供给方式,实现信息供给规模地不断扩大。深入推进“边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努力打造东盟风情文艺演出品牌,为贫困地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励志套餐”,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山区扶贫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是创新科技扶贫方式方法。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促进活动,针对红心火龙果、牛大力、天绿香、铁皮石斛、砂仁等一些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种植产业,积极提供技术、培养人才、寻找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作者系中共大新县委副书记)
新闻推荐
市领导在大新、天等调研扶贫工作时要求 生态创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本报 崇左讯(记者 卢镰太)12月16至17日,市委副书记冯学军率民政局、扶贫办、民委、交通局等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大新县下雷镇新育村那坡屯和天等县驮堪乡孔...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