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新讯(记者陈文圣通讯员黄梅花)去年以来,大新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四大行动”,有效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素质。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行动。大新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进一步拓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屯级活动场所、乡镇文化站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全县争取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6个,建设内容包括文化活动室、篮球场、文艺舞台以及组建文艺队、篮球队等,项目总投资320万元;落实边境转移支付项目——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任务12个。截至2015年底,所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边境转移支付项目已竣工并完成验收。
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繁荣行动。大新县积极开展2015“德天杯”自行车越野公开赛和“中国梦,生态情,全民健身——大新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群众广场舞大赛、边境大舞台天天演等活动,并依托各类传统节庆、重大节假日等,精心组织开展大新县高腔山歌传承基地挂牌仪式暨高腔山歌擂台赛、广场舞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通过传文化、种文化,使先进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让基层群众享受惠民“文化大餐”。
文化精品创作行动。大新县充分挖掘和宣传高腔诗蕾、诗三句、板价短衣壮等本土民俗文化,创作本土音乐歌曲、文艺舞蹈,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民族手工业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精心组织重点文艺创作和重大文艺活动,加大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普及工作,加快培育大新文化特色品牌;继续加大帮扶力度,通过推出“木棉组合”首张CD专辑、开展“木棉组合”进乡入村巡回演出等引领乡村文艺发展,打造大新文化精品。促进文化富民,鼓励和支持景区景点群众等参与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民族手工艺、会展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实现文化繁荣与群众增收相统一。2015年,由大新县本土创作的声乐《木棉之恋》获得广西全区第十七届“八桂群星奖”银奖;《殇》获崇左市首届文艺文艺创作“花山奖”。大新山歌队参加崇左市“三月三”山歌擂台赛、隆安山歌擂台赛,分别获二等奖、一等奖。
挖掘和发展文化遗产行动。大新县继续开展历史文物普查,切实做好历史文物的挖掘和保护。一是结合该县开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实际,争取资金50万元完成养利古城(南楼、西楼)及恩城岜字山、翠山摩崖石刻的维修工作。二是认真指导民间珍贵文物的抢救、征集,积极协助自治区、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以及区内外专家、考察团,进一步做好该县纺织、壮锦以及铜鼓等方面资源的调查研究。三是抓实抓好博物馆2015年陈列展览项目建设工作,适时组织县城学校学生等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让广大学生了解大新历史、热爱大新文化、感悟大新魅力。
新闻推荐
群众向民警送锦旗。大新讯 1月21日,大新县雷平镇太平社区居民凌先...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