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大新县桃城镇万礼村弄或屯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堆堆的蔗种堆在地头,一拨拨的农民正在忙碌着种植甘蔗,几台机耕机正在甘蔗“双高”示范基地里平整土地、开沟犁行,“轰隆隆”的机声和着农民们的欢声笑语,仿若一支“甜蜜事业”的进行曲正在欢悦地奏响。
去年以来,为了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3.2万亩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大新县各级领导干部众志成城凝心聚力,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截至今年1月28日,全县共完成土地“小块并大块”整治2.3027万亩;准备蔗种4.24万吨,机耕备耕1.51万亩,已种植1300亩。农机闹春耕政策暖民心
初春时节,本是朔风送寒,村野寂寥时节,但是,在大新县,却是农机大显身手闹冬耕的繁忙季节。一台台农机在广阔的甘蔗“双高”基地里忙碌着,给人一种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用机耕机来犁地,甘蔗种植能实现高产。”谈起甘蔗种植机械化,大新县雷平镇左安村支书陈威通笑逐颜开。他告诉记者,去年,左安村冲六、那朝两屯2000亩“双高”基地里的甘蔗,亩产量由原来的7吨提高到8吨以上,按今年甘蔗原料入厂价每吨440块钱计算,2000亩甘蔗“双高”基地就能提高经济效益80多万元。为什么“双高”基地里的甘蔗能高产高效呢?陈支书介绍,一是便于管理,二是确保蓄足水分。以前开行只有60至70公分,按甘蔗“双高”种植的标准,开行是1.2米,行距宽,便于施肥、打药、培土。一犁两耙再开行,地犁得深,土耙得细,蔗种得深,土地蓄水量大,甘蔗长期能充分吸收水分和肥料,就能促使甘蔗根系发达,生长期长。一根根甘蔗长得既高又粗,产量自然就提高了。记者了解到,今年,左安村念钦、科度两个屯计划种植“双高”甘蔗3300亩,目前已经完成小块并大块和分地到户等各项前期工作。
大新县农机局局长何志杰告诉记者,为确保按时按量完成崇左市下达大新县4.5万亩的甘蔗“双高”种植任务,确保明年甘蔗生产获得大丰收,大新县采取超常规措施,仅组织参与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各类农机就达638台。
为了减轻农民群众负担,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在自治区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大新县出台了两项补助扶持办法。一是出台《大新县2015年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机械深耕深松扶持实施方案》,决定由县财政和制糖企业共同出资576万元用于机耕补助,其中县财政补助80元∕亩、制糖企业补助100元∕亩,仅此一项,大新县财政就需投入256万元;二是出台《关于印发2015年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补助蔗种采购方案》,整合部门资金980万元,作为蔗种采购资金,加上群众自备和企业预付等各项资金,确保满足基地建设需要的蔗种。(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①2月21日,大新县恩城乡新圩村均屯一养鸡基地内,养殖户正在用玉米喂丛林鸡。目前,该县正大力推广以“合作社+农户基地+农产品公司”模式开展产...
大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